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观音赞

标题包含
观音赞
杨柳枝头,琉璃瓶里。 一滴浑无,千波竞起。 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子益,又称僧子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有限,以下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的简要介绍: 1. 出生与出家:释子益出生于五代时期的南汉(今广东一带),具体生年不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柳树枝头,琉璃花瓶中。 一滴水滴,激起千层浪。 步步莲花点缀脚下,未曾踏上自身根基。
去完善
释义
《观音赞》是唐代著名诗僧释子益所创作的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诗。以下是对该诗词句的注释: 1. 杨柳枝头:杨柳树,即垂柳,这里用来比喻观音菩萨的形象。枝头,即树的顶端,这里指的是观音菩萨立于杨柳枝头。 2. 琉璃瓶里:琉璃瓶,指用琉璃制成的瓶子,这里用来形容观音菩萨净水瓶的形象。琉璃,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矿物质,在古代常用于制作器皿。 3. 一滴浑无:一滴,指净水瓶中的水。浑无,意指纯净无垢,形容水的清澈。 4. 千波竞起:千波,指由于水流而产生的层层涟漪。竞起,意为竞相出现。这句话形容净水瓶中的水滴入水中所产生的涟漪。 5. 步步金莲衬足生:步步,一步一步。金莲,指莲花,这里用来比喻观音菩萨脚下的莲花宝座。衬,衬托、支持。足生,指脚底。这句话描述了观音菩萨在莲花宝座上行走的场景。 6. 何曾踏著自家底:何曾,表示未曾有过。踏著自家底,意思是脚踏实地。这句话意味着观音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慈悲与智慧,未曾有过丝毫动摇。
去完善
赏析
《观音赞》是宋末元初僧人道行的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诗歌。首句“杨柳枝头”以杨柳枝叶比喻菩萨的慈悲;次句“琉璃瓶里”则以琉璃瓶来象征清净无染的法界。接下来两句:“一滴浑无,千波竞起”则是描述观音菩萨的智慧与能量,能化育万物,广济众生。最后两句“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则用佛家“步步生莲”的故事,来形容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足迹。整首诗既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智慧、力量和慈悲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和修道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音赞》是唐代高僧释子益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00年至750年之间,这是唐代中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许多著名的高僧如玄奘、慧能等都活跃在社会上,对佛教教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普及。释子益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佛教的弘扬和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释子益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他在寺庙中修行,与僧侣们一起探讨佛法,同时也向社会传播佛教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诗篇。 《观音赞》以观音菩萨为对象,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他认为观音菩萨具有无边的智慧和慈悲,能够拯救世间的苦难,给人带来平安和幸福。这种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信仰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