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拾得携苕帚赞

标题包含
拾得携苕帚赞
往来双涧路,脚下起尘埃。苕帚忙忙扫,何曾扫得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子益,又称僧子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有限,以下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的简要介绍: 1. 出生与出家:释子益出生于五代时期的南汉(今广东一带),具体生年不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脚下的尘土飞扬。我忙着用苕帚扫地,却似乎总也扫不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拾得:唐朝诗僧,生卒年不详。与寒山为友,世称“寒山拾得”。 2. 益:即释子益,唐朝诗僧,具体身份不详。 3. 双涧路:指的是通往双涧寺的道路。双涧寺位于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石栏桥村的双涧山上。 4. 苕帚:用苕(一种藤本植物)做成的扫帚。 5. 何曾:什么时候曾经。这里表示反问的语气,意思是“什么时候能扫得干净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一幅寻常画面:一条小路上,往来行人络绎不绝,他们的足迹使得路面尘土飞扬。诗中的“拾得”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他拿着苕帚辛勤地扫着地上的尘埃,却似乎永远也扫不完。 诗人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尽的纷扰与烦恼,就像路上的尘埃一样,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去扫清,总会有新的尘埃出现。这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很多问题是无解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生活的复杂性和不完美。 此外,这首诗还传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关怀与尊重。虽然拾得的工作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他却在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贡献。诗人通过赞美拾得的劳动,提醒人们要关注那些在社会底层默默奉献的人,感谢他们的付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拾得携苕帚赞》是唐代诗僧释子益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7年,即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 在这个时期,释子益正处于中年阶段,他在长安城内的宝历寺担任主持。由于他的才华横溢,受到了许多贵族和文人的敬重,这也为他带来了一定的声望和地位。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名利所迷惑,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在唐朝中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许多知识分子精神寄托的重要途径。此外,唐朝的文人墨客也常常以禅意、隐逸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释子益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哲理和禅意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