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甲辰冬雨

标题包含
甲辰冬雨
凛气回轻燠,凉飚绝怒号。 飞霙难自拆,细雨反如缫。 惠泽非常降,祥编想共襃。 民阎清岁疠,农亩得春膏。 天意虽滂洽,人心尚鬰陶。 未逢银瓮出,不见玉楼高。 酒兴来差浅,诗情病少豪。 曾看纷似絮,举白待风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寒气重新回归带来轻微的温暖,凉爽的风止住了愤怒的咆哮。 飘落的雪花难以自我拆解,细密的雨丝如同丝线编织。 天赐的恩泽并非经常降临,吉祥的记载应该一起赞美。 民众安居度过疫情,农田里得到春天的滋润。 虽然天意浓重丰富,人们心中仍有余忧。 未曾遇上美酒犹如银瓮,也没有看到高楼如同玉砌。 饮酒的兴趣略显微薄,诗人的情感也不再壮烈。 曾经看到纷飞的雪片像棉絮般飘落,举起白色的酒杯等待风起云涌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甲辰冬雨》是宋代诗人韩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针对这首诗词的注解: 1. 甲辰:指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这一年农历干支纪年为甲辰。 2. 凛气:寒冷的空气。 3. 轻燠:指春天的温暖气候。燠,暖热。 4. 凉飚:凉爽的风。 5. 飞霙:降雪。霙,雪花。 6. 自拆:自然降落。 7. 如缫:形容雨雪连绵不断,如同缫丝般细密。 8. 惠泽:恩泽,此指甘霖滋润大地。 9. 祥编:记载吉祥之事的典籍。 10. 想共襃: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景象。 11. 民阎:平民百姓。阎,闾巷,泛指民间。 12. 清岁疠:消除一年的疫病。 13. 农亩:农田。 14. 春膏:春天的滋润。 15. 天意:上天的旨意。 16. 滂洽:形容雨水充沛。 17. 人心:人们的心情。 18. 鬰陶:忧郁。 19. 银瓮:唐代名酒。 20. 玉楼:传说中天上的宫阙。 21. 酒兴:饮酒的兴致。 22. 诗情:写诗的灵感。 23. 病少豪:病情稍微好转。 24. 举白:指敬酒。 25. 待风骚:等待文人和诗人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触。首联写严寒的气息回转,使轻暖离去,凉爽的秋风停止怒号,形象地展现了冬天到来的景象。颔联通过雪花飘落、细雨如丝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冬天的景致。颈联则表达了对皇上的感激之情,“祥编”指的是吉祥之事的记录,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盼。 接着的尾联则写出了诗人虽然感激天恩,但内心依然郁结不畅。诗人此时并未看到吉祥繁荣的景象,反而显得有些抑郁。而最后两联,则是诗人以酒消愁,借诗言志的体现,希望自己能够冲破现实的束缚,激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整首诗将冬天的冷寂与诗人内心的忧郁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甲辰冬雨》是北宋名臣韩琦在熙宁元年(甲辰年,即公元1068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时正值北宋王朝的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韩琦作为一代贤相,辅佐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皇帝,政绩显赫,深受朝廷信任和百姓爱戴。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韩琦已步入晚年,虽身居高位,却心系民生。他看到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民生疾苦日益严重,心中忧虑不已。熙宁年间,宋神宗推行王安石变法,旨在改革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然而,这一变革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矛盾,导致朝野震荡。韩琦虽然支持变法,但对某些过于激进的改革措施表示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琦以《甲辰冬雨》表达了对民生困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思。诗中以“冬雨”为象征,描绘了百姓的艰难生活,反映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此外,诗中还隐含着对朝政风波的忧虑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