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东晋风流胜事多,一时人物尽消磨。
不因醉本兰亭在,后世谁知旧永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晋时期的风流轶事纷繁多样,众多杰出的人物已逐渐被历史遗忘。
若非因王羲之的《兰亭序》流传千古,后代又怎能了解昔日永和年间的繁华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东晋: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317-420年。这个时代被认为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特别是诗歌和书法方面。
2. 风流: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高雅的风度和才华。
3. 胜事:这里指美好的事情或成就。
4. 一时:这里指的是一个时代,即东晋时期。
5. 人物:这里指有才能和影响力的人物。
6. 消磨: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7. 不因:如果不因为...的话。
8. 醉本:这里指的是醉后的草书。
9. 兰亭:这是一个著名的地点,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兰溪县,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兰亭序》的地方。
10. 后世:后来的世代。
11. 谁知:谁知道。
12. 旧永和:这里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年代,永和,公元345-356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一首》是诗人薛绍彭对东晋时期文人墨客的缅怀与感慨。首句“东晋风流胜事多”,通过对东晋风流人物的赞美,表现了那个时代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繁荣的艺术景象。第二句“一时人物尽消磨”则揭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那些曾名噪一时的文人墨客都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接下来的两句“不因醉本兰亭在,后世谁知旧永和”更是表达了对王羲之等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兰亭序》这样传世之作的不朽价值予以了肯定。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文化的执着追求,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绍彭的《诗一首》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这一时期,正值宋朝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以汴京(今河南开封)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成为了文化艺术的重镇。薛绍彭作为当时的著名文人,其文学成就颇高,作品广泛流传。
在这段时间里,薛绍彭的个人生活也颇有波折。他曾历任地方官员,后因故被贬谪。然而,这段经历并未影响他的文学创作,反而激发了他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薛绍彭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了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貌。他的作品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诗一首》的创作背景,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北宋时期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