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石潭

标题包含
白石潭
轻舟系石依蒹葭,春后清江便是家。 蓬底爨烟将稚子,共携渔网晒晴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舟靠岸芦苇旁,春江美景入我家。 炊烟袅袅娃儿笑,一同晾晒捕鱼网。
去完善
释义
轻舟:小船 系:拴缚 蒹葭:一种水草 春后:春天过后 清江:清澈的江河 便是:就是 家:住所 蓬底:茅草屋的底部 爨烟:炊烟 将:带着 稚子:儿童 携:携带 渔网:捕鱼工具 晴沙:晴天里的沙滩
去完善
赏析
薛绍彭的《白石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中的"轻舟系石依蒹葭,春后清江便是家"两句,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河道交错、水边芦苇丛生,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而“蓬底爨烟将稚子,共携渔网晒晴沙”则描述了船家的生活场景: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在岸边嬉戏,大人们则在阳光下晾晒渔网。这种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质朴无华而又深沉的乡愁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2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诗人薛绍彭创作出了一首《白石潭》的优美诗篇。这一时期的薛绍彭正值壮年,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感到失望和愤懑。尽管如此,他对自然之美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热情,这使他经常出游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宋初期,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初建,局势动荡不安。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感到愤怒。然而,他们在精神上并没有完全屈服,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薛绍彭来到了白石潭,看到了白石潭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他通过描绘白石潭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对白石潭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白石潭》正是这一时期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