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伏波事
人生在衣食,但取饱与温。
下泽驾款段,曾不羡华轩。
仕为郡掾吏,身自守丘园。
乡里称善人,此外不足论。
志大心自劳,福厚祸有根。
提兵泊浪间,薏苡谗谤喧。
飞鸢跕跕堕,卧视瘴水昏。
永怀平生时,空愧少游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在追求温饱的生活中度过,只要满足饱腹和保暖的需求就足够了。骑着劣马走在低洼的道路上,也不羡慕豪华的车辆。做官成为地方的小吏,自己却守护着家园。在乡里被称赞为善良的人,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就不必多说了。
志向远大内心自然感到疲劳,福气太多往往会有祸根。指挥军队停靠在波涛汹涌的江边,却因为一颗药而遭到诽谤。像风筝一样堕落,躺在病榻上看着眼前的毒雾慢慢变暗。心中常常怀念着过去的时光,对于那些微小的生活琐事感到羞愧。
去完善
释义
1. 人生:人的生活、生命状态。
2. 衣食:泛指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
3. 但:只,仅仅。
4. 取:选取、获得。
5. 饱与温:使口腹得到满足并保持体温,意指维持基本生活。
6. 下泽:地势低洼处的水草地。
7. 驾:驾驭车马。
8. 款段:原指马行缓慢,这里借指普通平常的马匹。
9. 华轩:豪华的车舆。
10. 仕:做官。
11. 为:担任。
12. 郡掾吏:地方官员的属吏。
13. 身自:亲自。
14. 守:守护、维持。
15. 丘园:乡村田野。
16. 乡里:乡村邻里。
17. 称:赞誉、称赞。
18. 善人:德行良好的人。
19. 此外:除此之外。
20. 不足论:不值得谈论。
21. 志大:志向远大。
22. 心自劳:心里自觉忧虑辛苦。
23. 福厚:福禄丰厚。
24. 祸有根:灾祸有其原因。
25. 提兵:率领军队。
26. 泊浪间:在水浪中停泊,意指驻军。
27. 薏苡:一种植物,果实可食用,这里用作修辞手法。
28. 谗谤:谣言诽谤。
29. 喧:吵闹、传播广泛。
30. 飞鸢:飞行中的鸢鸟。
31. 跕跕:形容鸢鸟低飞。
32. 卧视:躺着看。
33. 瘴水:含有瘴气的江水。
34. 永怀:长久怀念。
35. 平生:往昔、日常。
36. 少游音:古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是诗人薛绍彭抒发自己未能与友人共度时光的遗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薛绍彭对于马伏波将军事迹的感慨。诗人通过对马伏波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自己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认为人应该关注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必过于追求物质的奢华。作者赞美马伏波的品格,他虽身为地方官吏,却始终保持朴素的生活态度,以善良赢得了家乡人们的尊重。然而,薛绍彭认为过度的雄心壮志会带来痛苦,就像马伏波一样,他虽有赫赫战功,却因提兵过甚而受到诽谤。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马伏波悲剧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像他那样陷入命运的困境。整首诗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薛绍彭对生活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马伏波事》是宋代诗人薛绍彭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歌颂了东汉名将马援(字伏波)的英勇事迹和卓越功勋。根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作于宋朝时期。当时,中原地区已经历过多个朝代的更迭,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国家的忠诚、英勇抵抗外侮的精神尤为珍视。
其次,在这个时期,薛绍彭的个人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是一位在宋代文人圈中颇具声望的文人,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尤其是军事历史题材的作品。薛绍彭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马伏波的事迹进行赞美,反映出他对英勇抵抗外侮精神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这一时期正值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由于金国对中原地区的侵略,使得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民生疾苦加剧。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境下,人们对于英勇抗击外侮的英雄格外敬仰,这也为《马伏波事》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总之,结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在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其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