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饯云壑唐使君赴邕州

标题包含
饯云壑唐使君赴邕州
𥯨簩竹畔拥双旌,回首江蓠隔楚汀。曾向前贤参学问,且教远俗识仪型。安南兵息塞烽冷,罗殿马来蛮草青。怅望铃斋何处是,遥瞻朱雀认诗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乐雷发(1250年-1323年),字声远,号雪矶,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乌程(今湖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乐雷发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新种的竹林旁有两位知名的儒士,回头看看,他们距离很远如同隔了一片水中小岛。曾经跟随那些智慧的人学习探讨知识,也让远方的俗人了解我们礼仪和风度。边境的战争已经平息了,烽火台不再燃烧,平安宁静;遥远地方的车马经过罗殿,那里的花草都显得格外鲜亮。感慨着那个安静的斋房在哪里呢?远远看着那些传说中的诗人们好像星星一样闪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壑:这里指唐朝使君的住处。 2. 唐使君:唐朝地方长官的称号。 3. 邕州:今天的广西南宁一带。 4. 𥯨簩竹:一种竹子。 5. 双旌:代指官员。 6. 江蓠:一种水草。 7. 楚汀:楚地的小洲。 8. 安南:古越南,位于今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9. 罗殿马:古代罗殿国出产的马。 10. 蛮草:指南方的草地。 11. 铃斋:古代文人读书的地方。 12. 朱雀:星宿名,主南方。 13. 诗星:诗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唐使君前往邕州的场景。首联“𥯨簩竹畔拥双旌,回首江蓠隔楚汀”展现了唐使君离开家乡的景象,表达了离愁别绪。颔联“曾向前贤参学问,且教远俗识仪型”则强调了唐使君的才学和品德,他将在新的地方传播文化。颈联“安南兵息塞烽冷,罗殿马来蛮草青”暗示着唐使君上任的地方已经恢复了和平,为他的到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尾联“怅望铃斋何处是,遥瞻朱雀认诗星”则是诗人对唐使君未来官场的期待和祝福,希望他能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邕州的文化天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饯云壑唐使君赴邕州》是南宋诗人乐雷发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理宗时期(约公元1225年-1264年),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诗中的“云壑”指的是作者的朋友唐使君,他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被任命为邕州知府,赴任前,乐雷发为他送行,写下这首诗篇。在送别之际,乐雷发既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担忧,又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一历史时期,南宋王朝已经呈现出衰败的迹象,金兵不断侵略,国家处于危机之中。乐雷发作为文人雅士,面对时代的巨变,深感忧虑。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状况,以及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