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渴泊舟
往事谁能问水滨,停桡仍是薄西曛。
樵渔空自存袁姓,凫雁何应识柳文。
钓艇分灯归客艇,岭云拖雨接溪云。
楩楠兰芷今何在,空使行人误旧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往事已随流水去,此刻夕阳照河岸。
江边百姓尚知袁氏,鸿雁又怎能识柳宗元?
灯火照亮钓鱼船,山云挟雨倾泻江面。
昔日佳木今安在?唯有美谈留人间。
去完善
释义
《袁家渴泊舟》是一首描绘作者在袁家渴一带泊舟景象的古诗。根据诗句,注释如下:
1. 袁家渴:古地名,具体位置未详;
2. 水滨:河边、水岸;
3. 停桡:将船桨停下来;
4. 西曛:夕阳西下;
5. 袁姓:指生活在袁家渴的人;
6. 凫雁:水鸟,此比喻袁家渴地区的水鸟;
7. 柳文:柳宗元文章的代称,柳宗元曾在袁家渴留下文章;
8. 分灯:借光;
9. 归客艇:客人的船;
10. 岭云:山岭上的云彩;
11. 拖雨:带着雨滴;
12. 溪云:山间小溪边的云;
13. 楩楠兰芷:喻指杰出的人才;
14. 空使行人误旧闻:让路过的人都误以为这些传闻是真的。
去完善
赏析
《袁家渴泊舟》是一首描绘旅途所见、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诗中通过对旅途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状况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袁家渴泊舟》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乐雷发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254年前后。
在这段时间里,乐雷发虽然才情横溢,但在政治上并未受到重用。他曾任京官,因直言敢谏而遭排挤,后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和诗歌创作。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也对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
此外,当时正值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外患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代背景无疑给乐雷发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袁家渴泊舟》这首诗既展现了乐雷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政治受挫后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