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建康入道
郁郁文章不称时,岂堪寂寞寄人篱。
早知乱后为儒误,始恨年来入道迟。
春晚茅山犹有术,秋深商岭已无芝。
何当乘此清风去,共看山家未了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忧郁的文章不合时宜,如何能忍受在他人篱下孤独?
早知道乱世中儒生无益,可惜觉悟太晚步入道家已迟。
春天晚来茅山还有仙术,秋天深去商岭已无灵芝。
什么时候能乘清风离开,一起去山中看看还未结束的棋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建康:古地名,今江苏南京。
2. 连文凤:字百朋,号应山,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3. 郁郁:形容草木繁茂。这里用来形容文采华美。
4. 不称时:不符合时代要求,不受欢迎。
5. 岂堪:怎么能承受或忍受。
6. 寂寞:孤独冷清。
7. 寄人篱下: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8. 乱后:战乱之后。
9. 为儒误:做儒士会遭受的误解。
10. 始恨:悔恨当初。
11. 年:年龄。
12. 入道迟:学习道教时间较晚。
13.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东南的一座山脉,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
14. 犹有术:还有道术在流传。
15. 商岭:又称秦岭南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
16. 无芝:没有灵芝草。古人认为灵芝具有神奇的功效,常用来形容珍贵的事物或人才。
17. 何当:何时能够。
18. 清风:清新之风,象征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生活。
19. 山家:山中人家,隐逸之士。
20. 未了棋:指未完待续的对弈,寓意未来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连文凤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人生及哲学的思考。在诗中,连文凤首先指出文人墨客的才华并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他们无法忍受孤独和寄人篱下的生活。然而诗人认识到战争和混乱的年代里,读书做官并非明智之举,感叹自己入道的时机已晚。接着,连文凤描述了春天的茅山仍然拥有神奇的道术,而秋天的商岭却已经没有了灵芝。诗人以此来象征世间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出对无常人生的感慨。最后,他期待能与友人在清风中一起去山家的院落欣赏未完的棋局,以此寓意共同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建康入道》是南宋诗人连文凤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末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北方领土被金人侵占,内部政治腐朽,民生疾苦。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寻求精神寄托,不少人在佛教、道教等宗教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连文凤作为一位南宋末年的文人,他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他在早年就已经表现出了文学才华,然而却在科举道路上屡屡碰壁,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在这首诗中,他以送友人入道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送别友人前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入道的情景。诗人以离别之情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诗人也借友人的入道之举,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在科举道路上取得成功的无奈和对宗教信仰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