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邠朝奉
相见还如颍水滨,不应衰迈久风尘。
几回醉里成狂客,一向诗中作贵人。
故国生涯元自薄,老来情分剩相亲。
荐贤况有诸公在,早晚除书下玉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相聚如同颍水之畔,不应该因年老而长期忍受风尘之苦。
我们曾几次醉酒后成为狂妄之人,又一直在诗歌中成为高贵之人。
故乡的生活原本就清苦,到了老年更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感情深厚。
推荐贤才的事情,幸好有许多同仁在,很快朝廷就会发布任命状。
去完善
释义
1. 周邠:人名,与陆游是好友。
2. 颍水:流经河南省的一条河流,这里指他们曾一起在颍水边的相会之地。
3. 衰迈:年纪大的意思,指陆游自己。
4. 风尘:形容在外面奔波劳碌。
5. 几回醉里成狂客:意思是几次相聚饮酒赋诗,彼此成了忘形之交。
6. 一向:指一直以来。
7. 故国:指故乡,这里指河南。
8. 元自薄:原本就很淡薄。
9. 情分:情感,友情。
10. 荐贤:推荐贤能的人。
11. 诸公:指许多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12. 除书:任命官职的文书。
13. 玉宸:皇宫,这里借指朝廷。
去完善
赏析
《和周邠朝奉》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词。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朋友的现状,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诗人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将生活中的细节与心境完美融合,展现出深厚的人情味和强烈的时代感。“相见还如颍水滨”这一句表明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同时也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几回醉里成狂客,一向诗中作贵人”则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以及对于文学的热爱。诗人借助诗歌表达对朋友周邠的敬意,同时传达出对于荐贤举能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陆佃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创作了这首《和周邠朝奉》。此诗约作于熙宁年间(1068-1077年),即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间疾苦繁重。诗人作为一名士人,对时事政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
陆佃是著名文人苏轼的好友,曾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学正等职,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秋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