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幽谷吟上欧阳内翰

标题包含
幽谷吟上欧阳内翰
滁山插空望不足,行信马蹄入幽谷。 生平未惯尘外游,先酌寒溪洗尘目。 自疑身是武陵客,误逐桃花迷水曲。 欲穷本始问岁月,亭上雄文凿青玉。 意高语险测难到,拂散白云再三读。 乃知造作自混沌,山神固护宝藏匵。 路歧未许车马通,白日苍烟走麋鹿。 一从紫府仙人来,指出洞天三十六。 膏泽疏开不死泉,栋梁养成岁寒木。 灵苗异草无根株,摇荡清香过林麓。 峰峦围匝别是天,天在山中成大畜。 先生之心此其象,往行前言深蕴蓄。 议论吐为仁义辞,文章散作生灵福。 默笑真工功未醇,饾饤春风弄红绿。 聃云谷得一以盈,以一能应无穷声。 千古万古声不尽,先生得之为声名。 公之声名公之心,日益远大日益深。 愚儒耳目所不及,奋笔空成幽谷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滁州山川壮丽,行走其间,令人目不暇接。马匹踏入了幽静的山谷,从未领略尘世之外的风景,我们先到溪边喝酒,洗尽一身的疲惫。 我疑心自己就像桃花源的过客,误入这曲折的溪流,想要追寻它的源头,那座小亭上镶嵌着雕花般的文字,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些字句既高深又险峻,我难以理解,只有反复研读,驱散云雾之后才能渐渐领悟其中的奥妙。这才发现这一切原本混沌无序,被山神守护、隐藏在这世间的宝藏。 路径陡峭,不适合车马通行,只看到日光下烟雾笼罩中的麋鹿奔跑。自从那些神仙般的人来到这里,揭示了这个世界的奥秘,泉水流出不死,树木茁壮成长。 这些珍稀的植物没有固定的生长地点,他们的香气弥漫在山林之间。峰峦环绕,仿佛有别的世界,而世界就隐藏在这些山脉之中。 先生的心境就如这里的景象,他的行为和言语深深地蕴含了智慧。他谈吐间充满了仁爱和道义,他的文章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众生。 我一直觉得先生的成就还不够完美,就像春天里的花朵一样,它们五彩斑斓却短暂易逝。老子的观点是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以此应对万变。 这声音跨越时空,永不止息,这就是先生的声名。先生的声名和他的心灵一样,逐渐深远。而我作为愚昧的儒生,无法触及这些,只能拿起笔写下这首幽谷诗。
去完善
释义
1.滁山:滁州琅琊山,位于安徽滁州市境内,是著名景点和旅游胜地。 2. 武陵客:借指误入桃花源的游客。武陵,即湖南省的武陵县,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发生地。 3. 亭上雄文凿青玉:指欧阳修在琅琊山的丰乐亭所写的散文《丰乐亭记》。 4. 造作自混沌:形容琅琊山风光的原始自然状态。 5. 山神固护宝藏匵:表示琅琊山犹如山神的宝库。 6. 紫府仙人:道教中的神仙,此处指欧阳修。 7. 洞天三十六:道教认为人间有三十六处仙境,此处用来说明琅琊山美景。 8. 大畜:《易经》中的一卦,象征丰富、富足。 9. 前事言:欧阳修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一些言论。 10. 仁义辞:欧阳修的文章作品充满了仁爱和正义。 11. 真工功未醇:指作者谦虚地认为自己学问不够深厚。 12. 聃云谷得一以盈: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描述山谷持守虚静,而万物得以充满。
去完善
赏析
《幽谷吟上欧阳内翰》是一首描绘山间幽谷景象并表达对欧阳内翰敬仰之情的诗歌。诗人杨杰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将幽谷景色与人生哲理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现了欧阳内翰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 首先,诗人在开篇以“滁山插空望不足”的描述,展现了幽谷的雄伟壮观。接着通过“平生未惯尘外游,先酌寒溪洗尘目”表达出作者对于远离世俗纷扰的向往。随后,诗人以武陵源的美丽传说作比,强调自己对幽谷的痴迷与眷恋。在欣赏了欧阳修的雄文《醉翁亭记》之后,诗人更是感慨万千,赞颂其意境高深、语言精炼。 然后,诗人通过对山间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生命力的旺盛。虽然山路崎岖难行,但山中麋鹿悠然自得,似乎并不受外界干扰。此外,诗人在想象中提及紫府仙人,赋予这片神秘地带更多神话色彩。总之,杨杰巧妙地借助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山野画卷。 紧接着,诗人用浓墨重彩的笔墨赞美欧阳内翰的高尚品质。他坚信,欧阳修的心胸宽广,充满智慧,如同这深山幽谷一般广阔无边。而他的议论和文章则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给人间带来福祉。虽已取得了一定的名声,杨杰认为欧阳修仍虚怀若谷,谦逊低调。这使得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永不停息,愈发引人敬佩。 最后,杨杰表达了对于自己创作的谦逊和对欧阳内翰的敬仰之情。他认为自己在学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那些华丽辞藻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意。整首诗感情真挚,充满了对欧阳修的崇敬之心。同时,诗人巧妙地借助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山野画卷,丰富了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内容层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幽谷吟上欧阳内翰》是南宋诗人杨杰所作。它描绘了诗人在幽静山谷中的沉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探寻。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中原地区沦陷于金朝,社会动荡不安。而杨杰个人则经历了从军、参政到隐退的复杂人生历程。他曾积极参与抗金事业,为恢复中原而努力,但终究未能如愿。后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宁静。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的南宋文坛以江西诗派为主流,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追求高深的艺术境界。杨杰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作品往往具有宗教色彩,但又融入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颇为引人注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