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
流水断桥边,笙歌拥画船。
日酣花半醉,春困柳三眠。
策杖登云洞,观鱼上玉泉。
凤城归去晚,山锁万重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畔桥旁水流淌,乐声悠扬画船旁。
春日阳光正和煦,花儿盛开微醺意。
春风吹拂柳树垂,懒洋洋地似欲眠。
拄杖爬上云端洞,观赏游鱼嬉戏泉。
闲适散步至晚钟,凤城已远隐山间。
群山环绕烟雾浓,一切尽在不言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湖上:指苏州附近的南湖。
2. 流水断桥边:形容湖水在断桥处流淌的景象。
3. 笙歌:指演奏的音乐。
4. 画船:装饰精美的游船。
5. 日酣花半醉:形容游玩时陶醉于美景之中,如同花儿喝醉一般。
6. 春困柳三眠:描述春天的柳树仿佛因为疲倦而睡了三次。
7. 策杖:拄着手杖。
8. 云洞:云雾弥漫的山洞。
9. 观鱼上玉泉:指欣赏泉水中的鱼儿游动。
10. 凤城:即指临安,南宋时期的都城,位于今浙江杭州。
11. 山锁万重烟:描绘出重重山脉环绕的烟雾景象。
去完善
赏析
《湖上》是南宋诗人陈允平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全诗描绘了流水、断桥、笙歌、画船、花卉、柳絮等元素,展现了春天里江南水乡的繁华景象和宁静生活。
首联“流水断桥边,笙歌拥画船”,通过流水、断桥、笙歌、画船四个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水乡图景。流水与断桥形成动静对比,笙歌和画船则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颔联“日酣花半醉,春困柳三眠”,描述了春天的花香让人陶醉,阳光温暖让人昏昏欲睡。这里的“半醉”和“三眠”都是指春天的舒适感。
颈联“策杖登云洞,观鱼上玉泉”,表达出诗人在春日里的休闲活动:登山洞,观游鱼。
尾联“凤城归去晚,山锁万重烟”,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他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流连至傍晚,看着远处城市的烟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上》是南宋末年词人陈允平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276年左右。在南宋末期,由于政治腐败、民族矛盾激化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整个国家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势。
陈允平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常常游离于官场之外,以诗酒自娱。《湖上》一词表达了他在游览西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的回顾,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时正值南宋灭亡之际,陈允平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但他依然坚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词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对个人命运的感叹和对时代的反思,也是他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