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双松亭

标题包含
双松亭
筑居喜物外,披迳穷木末。 层阜绕襟带,澄江见毫髪。 芬芬山蜜熟,决决春泉活。 林梢闪猿陨,石罅愸衔月。 坐长百虑寂,望远孤兴发。 何必较万殊,吾自师吾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居住在喜欢的户外环境,沿着小路穿越丛林深处。 层层的山丘环绕着如同衣襟和腰带,清澈的江水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细节。 芬芳的山间野果已经成熟,春天溪水的流动充满生机。 树梢上闪现出跳跃的猴子,岩石裂缝中露出一弯新月。 静静地坐着,思绪百转千回,寂寞无言;远望远方,激发起孤独的热情。 何必去计较万物间的种种差异,我自以我内心的通达为师。
去完善
释义
1. 物外:世俗之外,指超脱世俗的环境或境界。 2. 披迳:行走在小路上。 3. 木末:树木的末梢。 4. 层阜:重叠的山丘。 5. 澄江:清澈的江水。 6. 毫髪:头发丝,形容非常细小。 7. 芬芬:花香四溢的样子。 8. 山蜜熟:山中蜂蜜成熟。 9. 决决:水流湍急的样子。 10. 春泉活:春天的泉水流动活跃。 11. 林梢:树梢。 12. 猿陨:猿猴掉落。 13. 石罅:石缝。 14. 銜月:嘴里含着月亮,形容月光照射在石缝间。 15. 坐长:长时间静坐。 16. 百虑寂:思绪平静。 17. 望远:向远处眺望。 18. 孤兴发:独自生发兴致。 19. 较万殊:比较各种不同的事物。 20. 吾自师吾达:我以自己的通达为师。
去完善
赏析
《双松亭》是北宋诗人谢绛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这首诗通过筑居、披径、看山、尝蜜、听泉、望猿、赏月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自然画面。诗人从外部环境的描绘转向内心世界的思考,表达了在纷扰的世间寻求心灵慰藉的精神追求。 首联“筑居喜物外,披迳穷木末”点明了诗人在远离尘世的地方修建居所,漫步在山林之间的喜悦心情。颔联“层阜绕襟带,澄江见毫髪”描述了山峦起伏环绕,江水清澈如镜的景象。颈联“芬芬山蜜熟,决决春泉活”写到了山中蜂蜜的香气和山泉的生机,展现出大自然的丰饶和活力。 随后,诗人的笔触转向动物:“林梢闪猿陨,石罅싯衔月”描绘了在树林间跳跃的猿猴和在山石间赏月的情景,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尾联“坐长百虑寂,望远孤兴发。何必较万殊,吾自师吾达”则强调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摒弃了杂念,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告诫人们不必计较纷繁复杂的事物,要遵从内心的指引,达到精神层面的通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双松亭》是宋代文学家谢绛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双松亭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谢绛(985-1039年)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多项官职,包括尚书吏部员外郎、工部郎中等。在任期间,他勤奋工作,为国家治理做出了贡献。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他在晚年受到了排挤,最终因病去世。 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北宋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苏轼、欧阳修等。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词为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此外,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沈括、毕升等,他们的发明创造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