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台怀古
后主亡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今日景阳台上,闲人何用伤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亡国的君主不后悔失去江山,江南的风光依旧繁荣昌盛。如今在美丽的阳台欣赏景色,无谓让无关的人费心伤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后主:这里指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2. 亡家:指陈后主因荒淫无度导致国家灭亡。
3. 不悔:不后悔,这里指陈后主对亡国之事并无悔过之心。
4.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这里指代陈后主的家乡。
5. 异代:不同时代,这里指陈后主与徐铉所处的时代不同。
6. 长春:长久繁荣,这里指江南地区的繁荣景象。
7. 今日:如今。
8. 景阳台:古台名,位于江南地区。
9. 闲人:无事可做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0. 何用:用不着。
11. 伤神:伤心,悲痛。
去完善
赏析
《景阳台怀古》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首句“后主亡家不悔”,借南唐后主李煜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这位亡国之君在沦为阶下囚时,仍不悔过,以至于留下千古遗憾。接下来的“江南异代长春”,意味着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昔日繁华的江南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春风依旧。
而在词的结尾,作者以“今日景阳台上,闲人何用伤神”的笔触,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面对历史的沧桑巨变,他告诫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不必为此而过度伤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景阳台怀古》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徐铉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37年至943年之间,正值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在位期间。在这段时间里,徐铉以博学多才著称,曾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官职。
在徐铉生活的时代,南唐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李昪采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使得国家逐渐从战乱中恢复元气。与此同时,文化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徐铉等一批文人得到了重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景阳台怀古》正是徐铉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景阳台为背景,通过描绘古迹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往事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徐铉作为一名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能够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