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千秋岁

标题包含
千秋岁
梅妆竹外。 未洗唇红退。 酥脸腻,檀心碎。 临溪闲自照,爱雪春犹带。 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 似恨谁能会。 迟见江头盖。 和鼎事,终应在。 落残知未免,韵胜何曾改。 牵醉梦,随香欲渡三山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妆容出现在竹林之外。 嘴唇的红晕尚未消退。 脸如酥油般滑腻,檀香心片片碎。 在溪流边悠闲地照镜子,喜欢白雪落在春天的枝头。 沙路上黎明时分,孤零零地站立着亭亭玉立的竹子,没有人陪伴。 仿佛在怨恨谁能够理解她的心事。 迟迟未见江边亭子上的盖子打开。 就像和鼎中烹煮的食物一样,最终总会应验。 花瓣凋落知道生命的终结,但它的韵味从未改变。 牵动梦境,随着香气跨越千山万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丘崈:宋代文学家,字宗卿,号止轩。 2. 梅妆竹外:描述梅花盛开在竹林之外。 3. 未洗唇红退:形容梅花的红色鲜艳如唇,不需要洗涤而褪去。 4. 酥脸腻,檀心碎:形容梅花的花瓣娇嫩如酥油,香气四溢如同檀香木的碎片。 5. 临溪闲自照,爱雪春犹带:描述梅花临溪自照,喜爱春天的白雪。 6. 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描写早晨的沙滩路上,梅花独自亭亭而立,无人能及。 7. 似恨谁能会:形容梅花似乎怨恨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美丽。 8. 迟见江头盖:比喻梅花迟迟不开放。 9. 和鼎事,终应在:指梅花与桃花共存的情况,象征美好事物终将来到。 10. 落残知未免,韵胜何曾改:描述梅花虽飘落但依然美丽,其韵味并未改变。 11. 牵醉梦,随香欲渡三山海:形容梅花的香气令人陶醉,仿佛可以飘过山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梅妆竹外”开篇,描绘了梅花装点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接下来,词人以“未洗唇红退”形象地描述了梅花娇美的容颜,以及它特有的香气。 紧接着的“酥脸腻,檀心碎”一句,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又强调了它的淡雅与芬芳。在词人的眼中,梅花仿佛是美丽的仙子,临溪闲自照,爱雪春犹带。这种独特的视角,使梅花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下阙中,词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他写到:“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这句话意味着梅花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然而却没有人能够欣赏到它的美。这既是对梅花的惋惜,也是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感慨。 最后,词人以“似恨谁能会。迟见江头盖。和鼎事,终应在。落残知未免,韵胜何曾改。”表达对梅花的敬佩之情。他认为梅花虽然凋谢,但它的韵味依然如故,这体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他还希望人们能够像欣赏梅花的韵味一样,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千秋岁》是南宋词人丘崈的一首词作。此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86年左右,当时正值宋金和议期间,社会相对安定。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丘崈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曾任地方官员,后又被贬谪,一生奔波劳碌。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他的词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婉约的韵味。 在创作这首《千秋岁》时,丘崈正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期。南宋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军事软弱等原因,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然而,在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却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丘崈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充分展现了南宋文人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