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侍者不受育王藏主
劫空田地自由身,眼绽无心典竺坟。
探讨正音谁可拟,调高终是遏行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拿走别人的田地换取自由之身,眼看坟场却无动于衷。谁能够模仿纯正的音韵进行探讨,曲调高雅终究能停驻在云端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劫空田地":"劫"是指佛教中的世界毁灭和再生的时间单位;"空"即虚空,寓意一无所有。"田地"在此意指立足之地。"劫空田地自由身"意味着在经历过世间沧桑、看破红尘后达到心灵自由的境地。
2. "眼绽无心典竺坟":"眼绽"意指睁开眼睛,看到真实的景象;"无心"表示无所求。"典竺坟"可能指的是编写关于佛家经典的书籍。整句意思是智愚诗人看透世间百态,无欲无求地专注于佛学研究。
3. "探讨正音谁可拟":这句是说在寻求真正的真理的道路上,又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呢?
4. "调高终是遏行云":这句说明智愚诗人的品格高尚,志向远大,犹如遏止天空流动的云彩,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劫空田地自由身”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在这里,“劫空”寓意着超越生死轮回的境地,而“田地”则象征着诗人的心灵空间。这种境界使诗人得以摆脱俗世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接着,诗人以“眼绽无心典竺坟”表达了他的禅悟之心。这里的“眼绽”意味着心灵的开放,而“无心”则意味着摒弃了世俗的杂念。通过这种境界,诗人得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探讨正音谁可拟”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他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音乐之美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有通过亲自体验和欣赏,才能领会其美妙之处。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最后,诗人以“调高终是遏行云”作为全诗的结尾,表达了他的艺术追求。这里的“调高”意味着音乐的高雅品质,而“遏行云”则象征着音乐的魅力足以感动天地。这句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表达了他在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泳侍者不受育王藏主》,是宋代诗人释智愚所作。释智愚生活在北宋末年,他是中国禅宗的一位著名诗僧,其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他的这首《泳侍者不受育王藏主》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侍者不接受育王藏主的供养,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
在释智愚生活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末年,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然而,佛教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以其独特的教义和实践方式吸引了大量的信徒。释智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诗僧的身份参与了禅宗的弘扬和发展。
释智愚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他曾一度出家为僧,后来又还俗,但他始终坚守禅宗信仰,并以自己的诗歌作品宣扬禅宗教义。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和独特的人生感悟,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