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首 其四
一不成,二不是,火云堆里秋风起。
堪笑耘田车水翁,手脚忙乱同儿戏。
同儿戏,有巴鼻。
但得丰年贺太平,四海五湖皇化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没成功,第二条也不符合,红火云朵里吹起了秋天的风。
简直可以笑倒那些辛苦耕田和车水的老人,他们忙碌的手脚就如同在玩耍的孩子。
如同孩子玩耍,但却有条有理。
只要能够得到丰收的年景庆祝和平,四海五湖都沐浴在天子的教化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偈:即“颂”,为佛教中用以歌颂佛陀、教义或阐发佛理的一种诗歌形式。
2. 释法智:法智是僧人名字,在南北朝时比较常见,字面意思指精通佛法的智慧。
3. 一不成,二不是:表达的是一切现象都是虚妄无实质的,事物并无固定不变的实体,不真实。
4. 火云堆里秋风起:火云堆表示炎热的天气,这里寓意人世间的烦恼和痛苦;秋风起象征凉爽的解脱,意味着达到远离痛苦的境地。
5. 堪笑:直译为可笑,这里是带有同情和悲哀的意思。
6. 耘田:耕作农田,多指农民辛勤劳动。
7. 车水翁:农夫的形象,车水意为用牛拉水车引水灌溉田地,翁是对老年人的尊称。
8. 手脚忙乱同儿戏:描述农夫在田间劳作时紧张繁忙的场景。
9. 同儿戏,有巴鼻:这里的意思是虽然是开玩笑,但却有一定的道理。巴鼻,是指能使人信服的道理。
10. 但得丰年贺太平:意指农民们希望得到丰收年景,以此向皇帝呈献喜悦之情。
11. 四海五湖皇化里:比喻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四海指全国各地,五湖则代表世界五大湖地区。皇化,皇帝的教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六首·其四》是一首描绘农忙景象的禅诗。诗人以火云堆里的秋风起开篇,勾勒出一幅繁忙而紧张的秋收画面。接着,通过讽刺耕作的农民,表达出他们对丰收的热切期盼。诗人用“同儿戏”来形容农民们在田间忙碌的样子,既表现出了农民的勤劳,又透露出一丝幽默感。
诗的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祝福。“有巴鼻”是方言词汇,意为有点道理、有一定根据的意思,这里暗示了农民们对丰收的期待是有道理的,因为丰收可以带来太平盛世的景象。最后,诗人祝愿四海五湖都沐浴在皇家的教化之下,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祝福。
整首诗语言质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收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关爱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六首 其四》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贞元九年(793年)。当时,白居易正在长安应试,为求功名,他将田园生活抛在脑后,向往着未来的锦绣前程。然而,现实中的官场险恶、名利纷争让这位年轻的诗人感到困惑和无奈。于是,他借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同一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中兴阶段。虽然经过战乱,但国家仍有一定的繁荣景象。然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官僚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这使年轻时期的白居易对现实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田园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美好的田园生活只是诗人心中的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让他无法完全沉浸其中。这种矛盾的心情通过诗歌传达出来,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