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六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偈六首 其二
辨不辨,昏不昏,打破盆子只论盆。 千里远山烟树,数家沙鸟渔村。 夜深月与湖光浑,天水茫茫绝点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分辨或不分辨,混沌或清晰,无论怎样打破盆子,最终还是要回到盆子的讨论上。 遥远的群山被烟雾笼罩,树木若隐若现;几户人家坐落在海边,海鸟栖息在渔村周围。 夜晚降临,月亮和湖面的倒影相互映照,天空和水面浑然一体,看不到任何可以落脚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1.辨不辨:分辨不清。 2.昏不昏:看不清楚。 3.盆子:指传统中的洗脸盆或梳妆盆。 4.千里远山烟树:比喻视野开阔的景象。 5.数家沙鸟渔村:描述海边渔村零星的几户人家生活情景。 6.夜深月与湖光浑:指深夜月光和水光交相辉映。 7.天水茫茫:形容水域广阔无边际的景色。 8.绝点痕:指天和水相接的地方几乎看不到任何物体或痕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禅意诗的佳作。首先,“辨不辨,昏不昏”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思想。其次,“打破盆子只论盆”意味着要抛开表面的形式,直接谈论实质的问题。后面两句“千里远山烟树,数家沙鸟渔村”则通过勾勒广阔的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从内心到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最后,“夜深月与湖光浑,天水茫茫绝点痕”描绘出深夜湖光山色的美景,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浓厚的画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六首 其二》是唐代高僧释法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世纪,即唐朝初期。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纷纷投身于禅宗的修行之中。 释法智作为一位高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游历四方,参访名师,最终在江西洪州的高安山创立了法兴寺,成为了一代禅宗大师。他的禅学思想影响了当时的很多文人,甚至连唐玄宗也对他赞誉有加。 在诗歌创作方面,释法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哲学观念,这首《偈六首 其二》就是其中的一例。在这首诗中,释法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禅宗关于“空”和“无”的理念,强调内心宁静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理想人格追求,也是禅宗文化在那个时代的独特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