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出必彰明盛,来当表庆隆。
野心知楚子,疐尾见周公。
仲德牵衣惠,乌孙饲乳功。
金行钟粹白,冬献莫雷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出发必定彰显光明繁荣,归来应当庆祝兴旺发达。
展示自己的才能,正如楚国公子(楚子指楚国公子)的心机一样,追求完美,期待成就。周公用忠诚和实践精神为榜样,反思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展现出中正德行,是牵制庸俗之辈、激励上进的善行,同时像乌孙王那样对待他人友好和善,以示博大的胸怀。
在金色的时光里,钟声敲响着我们的精诚团结,就像冬天呈现的美好礼物,千万不要追求那些肤浅和表面的雷同之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出必彰明盛,来当表庆隆:表达事物顺利发展,来时带着荣光和祝福。
2. 野心知楚子,疐尾见周公: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比喻在困境中见到贤能之人得到帮助。
3. 仲德牵衣惠,乌孙饲乳功:以仲德牵衣的善良行为和乌孙饲乳的勤奋工作为例,赞颂人们的勤劳善良。
4. 金行钟粹白,冬献莫雷同:形容如同金属般的纯白无瑕,强调冬季献祭时应当独特新颖,与众不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狼”为主题,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独特见解。首联“出必彰明盛,来当表庆隆”描绘了狼的勇敢、强大与生机勃发的形象,象征着君子的品质。颔联“野心知楚子,疐尾见周公”则以楚子和周公两个历史人物为例,展现了狼的野心和忠诚。颈联“仲德牵衣惠,乌孙饲乳功”则进一步强调了狼的智慧和母爱,体现了狼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善良和智慧。尾联“金行钟粹白,冬献莫雷同”则借用金行的例子,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整首诗通过对狼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狼》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丁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93年,此时正值北宋初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诗人丁谓因在官场遭人排挤而遭到贬谪,来到山西任职。
在这段时间里,丁谓远离了京城的繁华喧嚣,开始关注民间疾苦,体察民生百态。他的目光从庙堂之高投向江湖之远,对地方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然而,这一时期的社会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官僚腐败、民生困苦等。
在此背景下,丁谓创作了这首描绘狼的诗歌。他以狼为象征,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朝廷无能的不满。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诗文能够引起统治者的重视,促使他们采取改革措施,改善人民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