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头苍苍白发竟有如三千丈,因为忧愁滋长也显得如此漫长。都不知道在镜子中,哪来的这满头的如秋霜般的白发呢?

去完善
释义
1. 秋浦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的第十五首。
2. 缘:因为。
3. 似个:如此,这般。
4. 明镜:明亮的镜子,这里指人的眼睛。
5. 秋霜:秋天的霜露,这里比喻老年人的白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秋浦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抒怀诗。诗歌以白发作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岁月的感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头发白如丝的情景,而这一景象的形成则是由于内心的忧愁。"三千丈"并非实指,而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忧愁之深重。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人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不禁感叹白发如同秋霜一般,难以消除。这里的"秋霜"既是对诗人头发白如秋霜的比喻,也是他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浦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日美景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此时的李白正担任翰林供奉,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官场腐败,仕途并不如意。这一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顶峰,但内部矛盾逐渐凸显,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在诗中,李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通过“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发问,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