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乐天咏老见示

标题包含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彭城人,是唐代中期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刘禹锡在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屯田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sqcc
去完善

译文
不要说夕阳已近黄昏,那绚烂的晚霞依旧能够将整个天空装点得壮丽辉煌。
sqcc
去完善
释义
桑榆:指日落时太阳余晖映照的地方,比喻晚年;为霞尚满天:即使夕阳西下,霞光依然可以铺满天空。
sqcc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直面衰老带来的种种变化,从身体的衰弱到生活的调整,无不透露出一种真实的无奈。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哀叹,而是通过“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展现了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智慧与豁达。后半部分更是笔锋一转,用“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表达了对生命历程的释然与感恩。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堪称点睛之笔,既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彰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行文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坦然接受,又充满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语言朴实却意蕴深远,展现了刘禹锡一贯的豪迈与乐观,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sqcc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刘禹锡与白居易晚年相互酬唱期间。彼时二人均已步入暮年,常以诗文互相应答,抒发对人生、年龄和境遇的感慨。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此诗正是他在回应白居易关于“咏老”的话题时所作,既表达了对衰老的坦然接受,又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旷达情怀。他以积极向上的笔调劝慰友人:莫叹夕阳将至,晚霞依然可以映红满天,寓意即便身处暮年,也应怀抱希望,活出生命的光彩。
sqcc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