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乳鹿或得之近山既不可纵畜之更日而驯走命之曰山友

标题包含
乳鹿或得之近山既不可纵畜之更日而驯走命之曰山友
驹鹿何年致,它山小水滨。 呦呦兴念母,麌麌熟依人。 物性初无定,野心时亦驯。 故林迷町疃,结友幸相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驹鹿诞生于何年代,生活在它山的旁边的小河边。 它们鸣叫着想念母亲,成群结队地依赖人类生活。 生物的天性本没有固定的规定,但有时也向往安定的生活。 在迷失的老树林中,有幸结交到亲密的朋友。
去完善
释义
驹鹿:鹿的一种。 它山:别的山。 呦呦:象声词,形容鹿的鸣叫。 兴念母:指驹鹿想念母亲。 麌麌:群聚的样子。 物性:事物的性质。 野心:这里指驹鹿的野性。 时亦驯:有时候也会变得温顺。 故林:原来的树林。 迷町疃:迷失在田间的小路上。 结友:交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乳鹿”为题,诗人通过描绘驹鹿的幼年经历,表达了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首联描述驹鹿何时来到这个小山和水边,它看似弱小无助,实则预示着生命的顽强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颔联则生动地展现了驹鹿成长的过程,它的叫声唤起了母亲的爱,依赖人类则说明了其善良的本质。这两句诗传达了生物自然天性下的亲情与感恩。 颈联中,诗人笔锋一转,表示驹鹿虽然起初天性无定,但经过一定的调驯,野性也可以得到驯服。这一表达暗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在适当引导下可以发生积极的变化。 最后一联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驹鹿成年后找不到故乡,幸运的是找到了愿意与之亲近的朋友。这象征着驹鹿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体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乳鹿或得之近山既不可纵畜之更日而驯走命之曰山友》,作者是宋代诗人薛季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4年左右,正值南宋初年。 在薛季宣的人生际遇中,他曾出任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通判等官职。作为宋代文人,他关心国家时事,对时政有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然而,在南宋时期,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国势衰微。薛季宣对此深感忧虑,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朝经历了靖康之耻、金人南侵等一系列战乱。尽管宋室南渡后偏安江南,但北方领土丧失,民众疾苦重重。薛季宣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这首《乳鹿或得之近山既不可纵畜之更日而驯走命之曰山友》,正是薛季宣这一时期心境的真实写照。他以乳鹿为象征,表达了对纯真、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又通过对乳鹿的驯化,表达了文人墨客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切之情。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薛季宣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