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适兴
剩得闲身镇自怜,更怜闲占此山泉。
满阶碧草客稀到,半榻白云人对眠。
窗影枝摇知雀踏,壁痕苔湿认蜗涎。
日长静看辛夷树,落尽闲花忘宿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闲暇自得不禁自我怜惜,更怜爱这一处山间清泉。
台阶上绿草茵茵访客稀少,我与白云共眠于半榻之上。
窗影中树枝摇曳得知鸟儿栖息,墙壁上的苔藓湿润看得出蜗牛的痕迹。
漫长的白日常常欣赏着辛夷树,它落叶满地让我忘却了宿世的因缘。
去完善
释义
1. 剩得闲身镇自怜:剩得,仅剩下;闲身,闲暇的时光;镇,副词,表示程度高;自怜,自己怜悯自己。这句意思是只剩下闲暇时光的自己独自感伤。
2. 更怜闲占此山泉:更,又;怜,爱惜;闲占,空闲时占据;山泉,指此处清澈的溪水。这句表达了自己更加喜爱在山泉边度过悠闲的时光。
3. 满阶碧草客稀到:满阶,布满台阶;碧草,绿色的草;客,访客;稀到,很少来。这句是说台阶上长满了绿色的小草,但是很少有人来访。
4. 半榻白云人对眠:半榻,床的一半;白云,白色的云;对眠,相对而眠。这句描写了作者和白云共眠的场景。
5. 窗影枝摇知雀踏:窗影,窗户的影子;枝摇,树枝摇曳;知,知道;雀踏,小鸟在树枝上跳跃。这句说通过窗户的影子看到树枝摇曳,就知道有小鸟在上面跳跃。
6. 壁痕苔湿认蜗涎:壁痕,墙壁上的痕迹;苔湿,湿润的青苔;认,辨认;蜗涎,蜗牛爬行留下的黏液。这句表示通过墙壁上的痕迹和湿润的青苔,可以辨认出蜗牛曾经爬行过的地方。
7. 日长静看辛夷树:日长,白天时间漫长;静看,静静地观察;辛夷树,木棉树。这句表示在漫长的白日间,作者静静地观察着这棵木棉树。
8. 落尽闲花忘宿缘:落尽,凋谢完;闲花,盛开的花朵;忘宿缘,忘记了曾经的宿愿。这句描述了花朵凋谢完后,作者忘记了曾经的宿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幽谷的生活状态,表达了闲适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首联写诗人因闲而自得,又在山泉边找到悠闲的寄托。颔联和颈联分别通过描述院落的寂寥、鸟雀在窗前踏枝以及墙壁上的苔藓和蜗牛的痕迹,展现了山野生活的宁静与生趣。尾联则以辛夷树的落花为引,暗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忘却了尘世的纷扰和宿缘。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精细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深沉抒发,体现出诗人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窝适兴》是元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初期,大约在1271年至1368年之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由于推行汉制和宗教宽容政策,使得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何梦桂作为一位江南士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仕元为官,但由于对朝政的不满和对家乡山水田园生活的怀念,辞官归隐。这一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个时期的元朝社会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民族歧视政策使得汉族文人在政治上受到排挤;而科举制度的废止,也让士人们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这些时代的背景使得何梦桂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综上所述,《山窝适兴》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诗人何梦桂的人生际遇、时代背景以及他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