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三十五首 其七

标题包含
偈三十五首 其七
十五日已前,藏身处没踪迹。 十五日已后,没踪迹处莫藏身。 正当十五日,布袋头开,全身显露。 不怜鹅护雪,且喜蜡入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十五日之前,隐藏的地方没有任何痕迹。 在十五日之后,没有痕迹的地方不能隐藏身体。 正好在十五日这一天,布袋被打开,整个身体都显露出来。 不要怜悯鹅鸟保护雪花,应该高兴蜡烛融入冰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偈三十五首:这是一组诗的题目,共35首。 2. 释祖珍:作者名字,佛教禅宗的僧人。 3. 十五日已前:十五日之前。这里的“日”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这一天是月圆之时。 4. 藏身处没踪迹:隐藏自己的地方没有痕迹。这里指在十五日之前,要隐姓埋名,不露痕迹。 5. 十五日已后:十五日之后。 6. 没踪迹处莫藏身:在没有任何痕迹的地方不要隐藏自己。这里指在十五日之后,已经不需要再隐藏自己。 7. 正当十五日:正好在十五日这一天。 8. 布袋头开:布袋头是指禅宗六祖慧能的形象,他常常以背着布袋的形象出现。这里的“开”表示打开。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十五日这一天,像慧能那样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形象。 9. 全身显露:全身都显露出来,不再隐藏。 10. 不怜鹅护雪:这是比喻,意思是不要因为害怕寒冷而不敢面对现实。这里的“鹅护雪”是指鹅在冬天怕冷,会聚集在一起取暖。 11. 且喜蜡入冰:这是比喻,意思是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这里的“蜡入冰”是指蜡烛在遇到冰块时,虽然会被冷却,但仍然能够继续燃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十五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领悟。前半句通过描述十五日前后的情景,揭示了人生的两种状态:在十五日之前,人们隐藏在世间琐事之中,无法找到真实的自己;而十五日之后,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隐藏的自我。 接着,诗人通过“正当十五日,布袋头开,全身显露”来表达一种哲理:在这关键的一天,我们应如布袋一样打开心扉,展现真实的自己。诗中还用“不怜鹅护雪,且喜蜡入冰”来形容这种心境,表现出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三十五首 其七》是宋代诗人释祖珍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即宋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文化也达到了高峰。释祖珍作为一名僧人,他的生活经历和诗词创作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宗教氛围的影响。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佛教的教义和精神,强调了因果报应和内心的平静。 在释祖珍生活的时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经达到了鼎盛阶段。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强调个人修行和顿悟,对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释祖珍作为禅宗的信徒,他的作品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哲理,反映了宋代禅宗思想的特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