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儿令(中吕宫)
春去几时还。问桃李无言。燕子归栖风紧,梨雪乱西园。
犹有月婵娟。似人人、难近如天。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何时离开呢?无花果树不言语。燕子归来,风儿渐紧,梨花纷纷扬扬,洒满西园。
月亮依然皎洁明亮。它高悬天际,仿佛遥不可及。但愿我能经常见到这美丽的月亮,也希望它永远团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相思儿令》:古代词牌名,又名《琴调相思令》。
2. 中吕宫:古代音乐术语,指宫音中的中吕调式。
3. 张先: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字子野,号乐圃居士。
4. 桃李无言:借用古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表示桃李的果实不用张扬,自有很多人采摘,比喻自然而有魅力的事物或人。
5. 燕归栖:形容燕子回来筑巢。
6. 梨雪:梨花盛开时的景象,如同白雪覆盖。
7. 西园:指西方的园林,这里可能是作者自家园林。
8. 月婵娟:形容美好的月色。
9. 人人:此处可能借用了白居易的诗句“独坐亦含颦,同照非异人”,表达了期望与佳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10. 难近如天:意思是可望而不可及,很难靠近。
11. 清影:月光、月亮的形象。
12. 乞取:祈求得到。
13. 长圆:指月亮的圆满,象征美满团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相思儿令》是一首表达春天离去和思念之情的小令。诗人以“春去几时还”开篇,通过询问桃李的方式传达出春天的离开。紧接着,用“燕子归栖风紧,梨雪乱西园”描绘了春季末尾的景象,进一步强调春天的消逝。
接下来的“犹有月婵娟。似人人、难近如天”,诗人将月亮比作美丽的女子,虽然美丽却无法接近,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与哀伤。最后两句“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诗人期盼月亮永远圆满,以此寓意人们长久的团圆,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亲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情,在轻松的诗句中寄托着深深的思绪,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慨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思儿令(中吕宫)》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75年左右,正值张先晚年时期。在这期间,张先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闲适的田园生活。
北宋时期,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逐渐兴起,成为文人墨客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当时的文化氛围较为开放,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更为直接。这使得张先这类才华横溢的词人得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创作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张先在创作这首《相思儿令(中吕宫)》时,已经步入人生的晚年阶段。此时,他对于人生的感悟更为深刻,对于亲情的渴望也愈发强烈。因此,在这首词中,张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