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秀峰乌石长老
三年鱼鴈杳相闻,闽浙虽分意不分。
几度临风揩老眼,冷看乌石岭头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年的书信断绝,互相无法得知音讯,虽然在福建和浙江两地分隔,但我们的心意并未远离。
多少次在风中擦拭着眼睛,冷冷地看着那乌石岭上的云朵。
去完善
释义
1. 鱼雁:鱼指书信,雁指大雁。鱼雁在此指的是书信往来。
2. 闽浙:福建和浙江的简称。这里是说作者和乌石长老虽然身处两地,但心意相通。
3. 揩:擦拭,擦去。这里的老眼可以理解为作者感慨时光的流逝,目光所及之处皆显得苍老。
4. 乌石岭头云:乌石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长乐镇西北,此处泛指远处的山岭与浮云,寓意离别之情和对远方的思念。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怀念之情和表现诗人孤独寂寞心情的诗。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与友人相隔遥远、音信难通的遗憾,尽管地域有异,但友情的心意是相通的。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诗人在风中拭去眼中的泪水,眺望远方的乌石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念友人之情以及内心的失落。整首诗以景抒情,意境悠远,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秀峰乌石长老》是宋代诗人释可湘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5年左右,正值宋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诗人释可湘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其中就包括秀峰乌石长老。他们共同探讨佛学、文学,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中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佛教信仰在民间广泛流传。许多高僧如释可湘一般,投身于佛学研究和传播,为社会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儒家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释可湘在这首诗中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秀峰乌石长老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这一特殊时期所共同经历的文化交流和心灵相通的过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