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英韶山石 其二
参天韶石有余奇,臣视金精吏武夷。
鴈荡天台疑可仆,瞿塘滟滪得非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直译为:高大奇异的石头有剩余,我看这金色的精灵是武夷山的神。雁荡山和天台山怀疑可以倒下,瞿塘峡和滟滪堆难道不是女性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英韶山:指英山附近的韶石山,位于湖南省中部。
2. 金精吏:传说中的仙人,此处代指武夷山。
3. 鴈荡天台:分别指浙江省温州市的雁荡山和浙江省台州市的琼台仙谷,均为著名风景名胜区。
4. 瞿塘滟滪:指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和滟滪堆,位于重庆市奉节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英韶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参天韶石有余奇”一句,通过描述英韶山石的巨大和奇特,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而“臣视金精吏武夷”则强调了诗人的观察角度,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去欣赏这一美景。接下来的两句“鴈荡天台疑可仆,瞿塘滟滪得非雌”则是将英韶山的景致与其他著名山水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其独特的美感。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看英韶山石 其二》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诗人的这段人生中,曾丰在南郑任县令时,对英韶山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这组诗篇。他曾写道:“无山不可登,无水不可涉。”表现出他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此外,曾丰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官员,他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生活,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在曾丰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南侵,国土丧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曾丰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理想主义色彩,展现出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