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书边事
万里沙西寇已平,犬羊群外筑空城。分营夜火烧云远,
校猎秋雕掠草轻。秦将力随胡马竭,蕃河流入汉家清。
羌戎不识干戈老,须贺当时圣主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万里的沙漠征战,西边的敌寇已经被平定;在此之外筑起了一座空城,让牧民们在此生活。夜晚时分,军营中的烽火照亮了远方的天空;而在秋天狩猎时,猎鹰轻轻掠过草地捕捉猎物。那些英勇的秦朝将领,已经用尽了全力,仿佛连胡马的力气也已经耗尽;而疆域的河流流淌着清澈的河水,这里的一切都属于汉朝。这安宁的景象,让人想起那些在战场上经验丰富的羌人和戎人,他们已经忘记战争的残酷,感激当时的君主英明果断,带来和平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再书边事》注释:
1. 万里沙西:指边疆地区。
2. 寇已平:敌寇已经被平定。
3. 犬羊群:指敌人。
4. 空城:这里指修建防御工事。
5. 分营夜火:指军队在夜间点起烽火。
6. 云远:远方的烽火。
7. 校猎:古代一种军事演习活动。
8. 秋雕:秋天的鹰隼。
9. 羌戎:指少数民族。
10. 干戈:战争。
11. 须贺:必须赞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和平景象,展现了战争的平息和民族的和谐共处。在万里沙漠的边缘,曾经的敌人已经不再为害,犬羊部落的废墟上建立了新的城市。夜晚,军队生火取暖,火光照亮了远处的高天;白天,猎人带着秋雕狩猎,轻轻地掠过草地。战争结束后,边境的河流也变得更加清澈。
诗人歌颂了皇帝的智慧和英明,因为他的统治使得边疆的人们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连羌戎部落都不再了解战斗的意义。这种和平是值得庆祝的,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强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书边事》是晚唐著名诗人张乔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约公元879年至908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中央政权日益衰弱,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愈发严重。而边疆地区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这首诗便是针对这种局势所作。
张乔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本人亦颇有文采,一生以文学创作为主,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为战乱未能如愿以偿。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在创作《再书边事》时,唐朝正面临着边疆的战争威胁。吐蕃、回鹘等外族势力不断侵扰边境,给边疆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而唐朝政府却无力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在与外敌的斗争中屡次失利。这使得张乔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