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华不注山

标题包含
游华不注山
苍烟万顷插孤岑,未许华山冠古今。 翠刃剚云天倚剑,白头归第日挥金。 攀援直欲穷危顶,歌舞休教阻壮心。 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养浩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词歌赋见长。他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后...查看更多
💎小啊熙
去完善

译文
广袤的烟波浩渺中矗立着一座孤独的小山,没有哪个山峰能够超越华山的地位。青翠的山峰高耸入云,就像一把倚天剑直刺云霄;满头白发的隐士在这美丽的山中度过了大半生,每天挥金如土。他们勇敢攀登直至险峰之巅,无畏阻挡他们壮志的音乐和舞蹈。晚上满载星辰月光而归,在归途中,他们不时轻摇舟桨,欣赏那清脆的流水声与林荫下的倒影。
💎小啊熙
去完善
释义
1. 华不注山:位于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东北角,又名华山,以“齐烟九点”之首著称。 2. 苍烟:形容华不注山周围湖水辽阔、水雾茫茫的景象。 3. 万顷:表示面积广大的数量级,这里指湖水广阔无边。 4. 插孤岑:意为远观时,华不注山如同插入湖水中的一座孤独的山峰。 5. 未许:未曾允许。 6. 华山冠古今:华山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最美丽的山峰之一。此处借用“华山冠古今”来形容华不注山的美丽程度,但并不完全赞同其超过华山之美。 7. 翠刃剚云:翠刃比喻华不注山峻峭的峰顶,剚云表示插入云端,形容山高耸入云。 8. 白头归第:诗人头发变白的时候回到家乡。 9. 挥金:花费钱财。 10. 攀援直欲穷危顶:表示自己一定要登上华不注山的顶峰。 11. 歌舞休教阻壮心:鼓励自己不要因为歌舞这类娱乐而消磨了壮志豪情。 12. 星月满湖归路晚:形容在明亮的月光下欣赏湖泊美景的感觉。 13. 吟棹:一边划船一边吟诗。 14. 碎清阴:轻轻晃动、使月影破碎的感觉,表示自己在月光下划动小船,悠闲自得。
💎小啊熙
去完善
赏析
《游华不注山》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华不注山的所见所感。首联“苍烟万顷插孤岑,未许华山冠古今”,以苍茫的烟雾和华不注山的孤峰入诗,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暗示了华不注山虽不如华山有名,却也有其独特之处。 颔联“翠刃剚云天倚剑,白头归第日挥金”,形象地描绘了华不注山奇特地貌和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颈联“攀援直欲穷危顶,歌舞休教阻壮心”,表达了诗人攀登险峰的决心和对青春的渴望。 尾联“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则描绘了夜晚归途的美景和诗人轻松的心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想象力。
💎小啊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华不注山》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所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元朝时期,即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 张养浩作为元代的重要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华不注山游览的过程中,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自然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华不注山的美丽景色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由于元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使得张养浩的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例如,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元代文人对于儒家思想的坚持和对国家民族的关爱。这些都为这首诗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小啊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