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咏喜雨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用尽了为国为民的心力,祈求能降下贵重如雨的黄金,多年来空自期盼,忽然间被滋润,看到万物恢复生机,心中欣喜;可恨的是仍有流民在路途上,他们抛家弃业,无法回乡。
真希望能让野草变为粮食,把河沙变成金珠,使家家户户富裕,我也能对得起这职位。眼看着灾荒让我束手无策,只能任由白发满头。
感谢苍天的扶持,让百姓可以减轻叹息。只希望连绵三日的雨水不再停歇,即使街头巷尾都被水淹,但总洗不去曾受过的苦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一枝花·咏喜雨》:这是元曲作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
2.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意指作者为国家、民众尽心尽力地祈祷,希望能迎来一场贵重的喜雨。
3. 值金值玉雨:形容能带来财富和价值的好雨。
4. 数载:数年。
5. 万象春如故:指万物恢复生机。
6. 流民尚在途:指逃荒的百姓尚未回乡。
7. 不住地都弃业抛家:形容农民纷纷离开家园去逃荒。
8. 当不得也离乡背土:意指无奈离开故乡去寻找生计。
9. 野草翻腾做菽粟:希望野菜也能变成庄稼。
10. 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祈求河水清澈,河沙变成黄金和珍珠。
11. 千门万户家豪富:祝愿家家户户富裕。
12. 天禄:天赐的幸福。
13. 灾伤:指灾情导致的伤害。
14. 头头颅:形容头发变白。
15. 三日霖霪不停住:期望连续三天的大雨。
16.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四个湖泊。
17. 九衢:古代城市的九个通道,这里代指城市。

去完善
赏析
《一枝花·咏喜雨》以生动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场甘霖滋润大地的场景。全曲分为【梁州】、【尾声】三部分,结构紧凑,感情饱满。
【梁州】部分,作者化用了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意,希望普天下的百姓都能受到雨露滋润,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作者甚至希望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以实现这个愿望。然而,现实生活中,他只能眼看着灾情而无法伸出援手,颇感无奈。
【尾声】部分则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景:如果这场雨水能持续不断地下下去,定能消除众生之苦。作者感激上天的帮助,同时也寄望人间早日脱离疾苦。
整体来说,此曲充分展示了作者关注民生、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对国家百姓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枝花·咏喜雨》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元朝末年,公元1359年前后。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元末明初的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张养浩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失利,辞官归隐,居于家乡济南。他的心境在这段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积极入世转变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反思。这一阶段的生活经历使他对雨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创作了这首《一枝花·咏喜雨》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与此同时,元朝末年的社会背景也为这首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当时的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雨水的滋润则如同天赐甘露,给干旱的土地带来生机和希望。因此,在这首词中,张养浩通过对春雨的赞美,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以及对百姓福祉的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