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咏玉簪
想人间是有花开,谁似他幽闲洁白?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
裁冰剪雪应难赛,一段香云历绿苔;空惹得暮云生,越显的秋容淡。常引得月华来,和露摘,端的压尽凤头钗。
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高车大纛成何用?一部笙歌断送。
金波潋滟浮银瓮,翠袖殷勤捧玉钟。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赞玉簪花
在世上也有花开,谁能像它那样洁净而优雅?静静地生长在幽静的院子中,宛如一个清凉的世界。
用冰和雪来形容也难以与之比拟,一片片绿叶上的白花儿犹如绿色丝绸上的一抹清香。夜空中的白云仿佛是被它吸引而来,使得秋天的景象更加淡雅。它们经常引来月光和露水,真是美极了,几乎盖过了所有的金银首饰。
诗人赞美它的晶莹剔透,饮酒人欣赏它的憨态可掬。华丽的装饰和高调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最终不过是一场音乐和歌声的盛宴。
金色的波光,银色的酒坛,翠绿的衣袖,白玉般的酒杯。面对着绿色的柳丝,望着如钩的月亮,感受着轻盈的海棠风。像这样悠闲的生活,还有谁愿意去回忆往日的荣华富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幽轩:即清幽的小屋或小亭子,也可指亭子的窗户。
2. 绿苔:一种常见的植物,可生长在阴暗湿润的地方,此处借指自然景色。
3. 凤头钗:古代妇女的头饰,形似凤凰的头,常用金银珠宝等材质制成。
4. 高车大纛:表示显赫的车马和旗帜,象征权力和地位。
5. 金波:形容水面反射阳光闪耀的样子,这里用来描述酒水。
6. 银瓮:装酒的容器,用银制成,此处可以理解为美酒。
7. 翠袖:绿色的衣袖,也可代指女子。
8. 玉钟:精美酒杯的雅称。
9. 杨烟:飘荡的柳絮,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杨柳依依的景象。
10. 海棠风:意为海棠花盛开时的微风。
11. 丞相府帝王宫:富贵人家,权力中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最高歌兼喜春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玉簪花图景,作者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超脱名利、宁静致远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联以“想人间是有花开”起笔,暗示了诗人所欣赏的并非寻常之花,而是如玉簪般高洁出尘的花朵。“谁似他幽闲洁白?”更见其独特之处。颔联则具体描绘了玉簪花的形象:“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不仅生动传神地展现了玉簪花的形态,更突显了其清雅的气质。
颈联通过对比,强调了玉簪花之美:“裁冰剪雪应难赛,一段香云历绿苔。”这两句通过对玉簪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敬畏之情。
尾联则以诗句、美酒、笙歌三个意象勾勒出诗人醉心山水田园的情致,用“金波潋滟浮银瓮,翠袖殷勤捧玉钟”两句进一步抒发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的情怀。诗人通过与绿杨、梨花、海棠等自然风光的亲近,展示了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元顺帝至正初年(公元1341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元朝的国势已经逐渐走向衰落,但民间的散曲艺术却日益繁荣。张养浩本人在朝为官,虽有一定的政治抱负,但在复杂的官场斗争中,他渐渐对现实感到失望,开始向往田园生活。这首诗便是他在感慨时事的同时,借诗歌抒发自己内心的理想与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