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吕】西番经

标题包含
【南吕】西番经
天上皇华使,来回三四番,便是巢由请下山。取索檀,略别华鹊山。无多惭,此心非为官。屈指归来后,山中八九年,七见征书下日边。私自怜,又为尘事缠。鹤休怨,行当还绰然。累次征书至,教人去往难,岂是无心作大官?君试看,萧萧双鬓斑。休嗟叹,只不如山水间。说着功名事,满怀都是愁,何似青山归去休。休,从今身自由。谁能够,一蓑烟雨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养浩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词歌赋见长。他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后...查看更多
genii龟龟
去完善

译文
天上的使者在皇家的华章中来回穿梭,已经是第三四次了,就如同巢父、许由被邀请出山。提取到檀香,就要暂时告别华鹊山。不必过多羞愧,我的本心并非为了做官。粗略计算一下,自从回到山里已经有七八年,七次看到朝廷的诏书从天子身边降临。暗自感伤,又被世俗之事所困扰。白鹤啊,请不要抱怨,你很快就会重获自由。多次接到征召的命令,让人难以抉择去哪里。怎么可以说我无心做大事呢?请您看看,我那双鬓已经花白。不要叹息,只是无法像隐逸在山水之间那样逍遥。谈论着功名利禄的事情,心里却满是忧愁,哪比得上放弃一切回归青山。停下吧,从此以后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有谁能够,披着一件蓑衣在烟雨中度过一个秋天!
genii龟龟
去完善
释义
1. "皇华使": 汉朝使者美称,此处借指奉旨出差的官员。 2. "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古代隐士的代表人物。 3. "取索檀":源自禅宗故事,喻指隐退。 4. "华鹊山":代指天子所在地。 5. "尘事": 世俗事务,此处喻指官场生涯。 6. "鹤休怨":典出《左传·闵公二年》:“师旷曰:‘禽息鸟悠,公子惧辱,以遁。’”表达盼望归隐的愿望。 7. "绰然": 逍遥自在的样子。 8. "取索檀":源自禅宗故事,喻指隐退。 9. "华鹊山":代指天子所在地。 10. "尘事": 世俗事务,此处喻指官场生涯。 11. "鹤休怨":典出《左传·闵公二年》:“师旷曰:‘禽息鸟悠,公子惧辱,以遁。’”表达盼望归隐的愿望。 12. "绰然": 逍遥自在的样子。
genii龟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元曲是诗人张养浩表达隐居意愿的生动描述。首句以“天上皇华使”比喻朝廷官员频繁地派遣使者来请他出山。第二句用“巢由请下山”表明自己的决心——即使是为了国家大事,也不能舍弃自我和山水之间的恬淡生活。接着诗人以“取索檀,略别华鹊山”表达自己告别山中的意思,但他内心却充满了无奈和羞愧,认为这是出于责任和义务而非追求功名利禄的考虑。 随后,诗人在描述了八九年隐居生涯及五次接到朝廷征召的情况之后,告诫人们不要抱怨生活的烦忧,因为生活的美好总在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里。诗人借此告诉世人,真正的自在莫过于拥有与山水为伴的生活,而那深埋在心中的壮志豪情又如何能比得上在青葱岁月中遨游呢? 最后一句则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纷扰、心灵自由的图景:身着一袭蓑衣,漫步在烟雨中,眼中满是美好风景,心中再无红尘牵挂。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向往山水田园生活的理想,也反映出元代文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堪称一幅充满隐逸气息的精美画卷。
genii龟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吕】西番经》是元朝文学家、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张养浩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活跃于元朝中后期。他是汉族文人,历任官职,因直言敢谏而多次遭贬。在任职期间,他关心民生疾苦,为民请命,受到了百姓的敬仰。 元朝时期,虽然经济繁荣,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作为汉人,张养浩在这时局下尤为关注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他的散曲作品,既抒发了对官场黑暗的愤懑,也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艰辛。同时,他也描写了山川风光、田园生活等题材,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的一面。
genii龟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