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标题包含
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养浩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词歌赋见长。他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后...查看更多
Richy陈
去完善

译文
所有的事物都渴望得到滋润,一场及时的大雨就足以让它们恢复生机。这场大雨不仅让大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还催生了波澜壮阔的画面。农民们欣喜若狂地舞动破旧的蓑衣庆祝这场及时雨,我同样也兴奋得无法言表。
Richy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胜令:曲牌名。 2. 四月一日喜雨:指农历四月初一这一天的降雨。 3. 万象:泛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4. 焦枯:干旱、枯焦。 5. 沾濡:湿润,滋润。 6. 回生:恢复生机。 7. 风云:形容变化无常的局势。 8. 舞破:形容兴奋得无法自制。 9. 蓑衣:用草编成的用于遮雨的衣物。 10. 和余:连我一起。 11. 无是处:没有办法来形容,表示极度欢喜。
Richy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喜获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生态的赞美。通过对比“万象欲焦枯”的干旱景象与“一雨足沾濡”的润泽生机,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同时,借助“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诗中,“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春雨后的欢愉情景,他们穿着绿色蓑衣跳舞庆祝,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这种情感也反映出作者对农民的关切和对丰收的喜悦。整首词以简练的文字描绘出春雨滋润大地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机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Richy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时期,大约在公元1300年左右。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蒙古帝国统治下的元朝。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地位较低。然而,这并未妨碍张养浩成为一代名臣。他曾在元武宗时期出任过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敢于直言敢谏,尽职尽责地为人民谋福利,深得民心。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但同时也因此遭到政敌的嫉妒和排挤。在他的人生后期,他选择了隐退,远离了朝廷的纷争。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创作了许多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如《悯农》、《借刘郎题月宫词》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反映了张养浩对民生问题的关心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诗中通过对春雨的喜悦,表达了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以及对民众福祉的追求。
Richy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