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黄州道中

标题包含
黄州道中
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閒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话旧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养浩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词歌赋见长。他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后...查看更多
VerNa娜子
去完善

译文
时常洗脚时回想那遥远的流水,这几年岁月里的足迹和心绪悠然。天空中的浮云没能变成雨滴,黄叶遍布的城市已经满是秋天的景象。夕阳下孤飞的鸿雁渐行渐远,西风吹拂着水面上的楼宇。在梦中觉醒已然明了世事,但还是忍不住谈起往日的经历。
VerNa娜子
去完善
释义
1. 濯足:洗脚。这里指作者驻足休息。 2. 万里流:形容江河的壮阔景象。 3. 尘迹:作者的经历和足迹。 4. 闲云:悠然自在的云朵。 5. 黄叶:枯黄的叶子,这里借以描绘秋天的景象。 6. 断鸿:失群的鸿雁,比喻孤独无依的人。 7. 长笛:古代一种竹制的竖吹乐器,这里用来描述音乐声。 8. 邯郸:古代赵国国都,今河北省邯郸市,这里借指繁华之地。
VerNa娜子
去完善
赏析
《黄州道中》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张养浩深沉的人生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联“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渴望远离喧嚣,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怀。其中,“濯足”象征着诗人期望净化心灵的愿望;“万里流”则暗示了诗人向往的自由、宽广的生活空间。 颔联“閒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自然景象。“闲云”与“黄叶”相互呼应,传达了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主题。而“不成雨”与“都是秋”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孤独、寂寥的氛围。 颈联“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落日断鸿”象征了诗人的孤寂心境;而“天外路”则暗示了诗人人生道路的艰辛和迷茫。而“西风长笛”则意味着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 尾联“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话旧游”传达出诗人经过人生的历练和思考,终于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尽管过去的一切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诗人仍然无法忘怀那些美好的回忆。
VerNa娜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州道中》是元代著名文人张养浩所作的一首词。此诗创作于公元1348年(元至正八年)。此时,正值元朝末年,政治腐朽,民不聊生。元顺帝统治下的朝廷忙于权力斗争,内部矛盾激化,外部百姓疾苦无人关心,局势十分动荡。 在这一时期,张养浩的人生命运多舛。他曾担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在朝为官时多次上疏直谏,期望改善民生,但并未受到重视。后来,因直言犯上而被贬谪为平民,远离庙堂。在这段岁月里,他体验了民间的困苦生活,感受到世态炎凉,心境变得更加深沉。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张养浩在这段时间里的经历。他在黄州道中游览山川,看到了底层百姓的艰辛生活,心中感慨万分。于是,他将这些感触融入到诗句中,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当时社会的不幸与悲痛。总的来说,这首词既是对诗人个人经历的反映,也是元代晚期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
VerNa娜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