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悲伤的风变成队伍,荒凉的烟雾埋葬了仇恨,石碑上的刻字已经残破难以辨认。不知他们曾是汉朝的君王,还是晋朝的大臣?曾经的风云聚会,都被岁月消磨殆尽,如今都化作了北邙山下的尘土。即使是君王,也无法唤醒;即使是臣子,也无法唤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坡羊:曲牌名。
2. 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面,是古代墓葬集中之地,有“北邙山上少闲土”之说。
3. 悲风:悲哀的寒风。
4. 荒烟:荒芜的烟雾。
5. 碑铭:墓碑上的文字或石碑上的记载。
6. 君:皇帝,君主。
7. 晋朝臣:指在晋朝任职的大臣。
8. 风云庆会:比喻国家政治兴盛的局面。
9. 北邙山下尘:指在北邙山下化为尘土的人。
10. 应:应该,应当。

去完善
赏析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是元代词人张养浩所作。这首词以“悲风成阵,荒烟埋恨”开篇,营造出一种苍茫而沉重的氛围,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随后,作者通过提问“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来引发思考,暗示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物的生死无常。紧接着,“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则揭示了生命的最终归宿——死亡,同时也是在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哀悼。最后两句“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进一步强调了个人的渺小与无力,以及生命终将归于尘土的命运。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深刻反映人生哲学和历史观念的词作,展现出了张养浩独具匠心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是元代著名文人张养浩的一首古风曲。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元朝时期,公元13世纪左右。在那个时候,中国历史正处于由宋至元的转变阶段,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养浩个人的经历也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他历任元朝中央和地方官职,深知官场腐败和民生疾苦。在经历过多次宦海浮沉之后,他选择退隐山林,专心文学创作,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在北邙山怀古时,张养浩目睹了古战场上荒凉的景象,感慨万千。这首词描绘了他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在他的笔下,那些曾经名垂青史的英雄如今已化作泥土,不禁让人反思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同时,这也反映出张养浩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