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云飘来时,青山显得更加美丽;白云飘去后,青山如同一幅图画。山峦在云雾的衬托下,显得忽明忽暗;而云雾与高山互为映衬,更显出它们的雄姿。我独自倚着手杖,站在流沙般的云朵上,回首望去,看到远处山间的村落。野鹿在山草中安然入睡,山猿则在绿野间嬉戏追逐着野花。那美丽的云霞啊,我真喜爱这无法估价的青山。我一边欣赏着,一边行走在这云山之间,仿佛云山也爱上了我这观赏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来山更佳:云雾缭绕时的山景格外优美。
2. 云去山如画:云雾散去后的山景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3. 山因云晦明: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呈现出晦暗明亮的变化。
4. 云共山高下:云雾与山的高度相互映衬。
5. 倚仗立云沙:倚着手杖站立在云彩般的沙滩上。
6. 回首见山家:回头看到远方的家乡。
7. 野鹿眠山草:野鹿在山草上休息。
8. 山猿戏野花:山猿在山野间嬉戏,采摘野花。
9. 云山也爱咱:云山也喜欢我(意为作者与云山融为一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曲以云与山的依存关系,描绘了山色空蒙的美丽画面。首句“云来山更佳”为全篇之眼,道出景致的由云生色,当云开雾散时,山更显秀美;而“云去山如画”则描绘了云离后的山川画面,清新亮丽如同一幅山水画。诗人又以云与山的关系为喻,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色之美。接下来,“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两句表现出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心旷神怡之感,更透露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随后四句通过描绘“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的生动景象,传达出与世无争、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理想。最后三句则为诗人抒怀,表明自己喜爱青山的无价之美,愿意流连于山水之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整体而言,此曲既有自然风光之美,又蕴含人生哲理,颇具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是元代著名文人张养浩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元朝末期,公元1349年左右。当时的张养浩已步入晚年,经历了宦海浮沉和世事沧桑。他先是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任职监察御史,因为直言敢谏而受到朝廷的尊重。然而随着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张养浩辞官归隐,专心写作,以此表达他的愤懑之情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在那个时代,元朝政治日益腐朽,民族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尽管张养浩曾经担任过高官,但他对现实深感不满,厌倦了官场斗争。因此,他选择退隐,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以诗词寄托自己的情感。在《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中,张养浩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