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清江引_咏秋日海棠
咏秋日海棠
一岁两回春到来,花也多成败。只为云庄秋,不避东君怪,因此上向西风特地开。
前日彩云飞上天,又向深秋见。翠淡遥山眉,红惨春风面,恨燕莺期天样远。
霜重物华摇落秋,惊见春如旧。一笑疏篱边,更比黄花瘦,刬地殢西风犹带酒。
宋玉每逢秋叹嗟,见此应欢悦。恰被风只开,莫遣霜摧谢,有他那惜花人来到也。
亭下拒霜花数丛,不与渠同梦。娇倚秋阴薄,瘦怯霜华重,几时盼得日迟迟春昼永?
见一日绕观十数回,只恐花憔悴。锦帐遮寒威,银烛添春意,端的是太真妃初睡起。
寂寞一枝三四花,弄色书窗下。为着沉香迷,梦见嵬坡怕,且潜身在居士家。
花竹满亭高士居,常把春留住。赏罢芙蓉秋,又见胭脂露,这的是绰然亭绝妙处。
睡起不禁霜月苦,篱菊休相妒。恰与东君别,又被西风误,教他这粉蝶儿无是处。
香满竹篱花正娇,开彻胭脂萼。不幸遭风霜,叶儿都零落,畅好是有上梢无下梢。
昭群路迷关塞雪,蔡琰胡笳月。往事惟心知,新恨凭谁说,只恐怕梦回时春去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咏秋日海棠:
一年之中两次春日降临,花儿也会经历成功与失败。只因云庄秋天的到来,不需要避开春神责怪,因此它们在秋风中特意开放。
前些日子彩云飘入天空,又在深秋时节出现。绿意淡如远处山脉,红艳似春风拂面,可惜燕子、黄莺的约定却像天际般遥远。
寒冷凝重的霜降使万物凋零,没想到春天的景象依旧。在海棠微笑的地方,甚至比菊花还要纤弱,不过依然风情万种,在西风吹拂中带着酒的韵味。
宋玉每当秋天来临总是感叹,看到这些花朵应该会感到快乐。恰好这时风吹开花朵,别让霜冻摧毁它们,毕竟有怜惜花朵的人即将抵达。
亭子下面有几丛木芙蓉,与别的花儿有着不同的梦境。柔美的枝条靠着秋天的阴凉,纤细的花朵在寒冷的霜降下显得单薄,何时才能盼望阳光普照,春天和白天一样漫长?
看到一天围绕观赏十多回,只是担心花儿凋谢。用锦帐抵挡寒风,用银烛增添春意,仿佛是太真妃刚刚起床的样子。
孤独的一枝上开着三四个花朵,在书窗下展示自己的颜色。可能是因为对沉香的痴迷,害怕梦见遥远的山谷,暂且在居士家中藏身。
满是花卉和翠竹的亭子是高人的住所,常常让春天在此停留。欣赏完秋天的芙蓉,又见到红色的露珠,这就是绰然亭绝妙之处。
睡意未尽的寒露,让人感受到月亮的寒冷,篱笆边的菊花请不要嫉妒。刚与春神道别,又被西风误解,这使得蝴蝶们无所适从。
竹篱上香气四溢的花儿正在盛开,花瓣如同胭脂的红晕。不幸的是遭遇了风霜,叶子都零落下来,只剩下枝头的花朵独自美丽。
昭群的归途被风雪阻碍,蔡琰的胡笳声伴着月光。过去的往事只有心知道,新的烦恼又能向谁诉说,只怕梦醒时分春天已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咏秋日海棠:这是一首咏物诗,描述了秋日海棠的特点和魅力。
2. 岁两回春到来,花也多成败:这里的“岁两回春”指的是海棠花的生长周期,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会开花。而“多成败”则是指海棠花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有的花朵会成功开放,有的则会失败。
3. 只为云庄秋,不避东君怪:这里的“云庄”指的是海棠花的产地,“东君”则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这里指代的是阳光。这句话的意思是,海棠花在秋天依然盛开,不怕阳光的照射。
4. 前日彩云飞上天,又向深秋见:这句诗句描绘了海棠花在深秋时节依然盛开的景象。
5. 翠淡遥山眉,红惨春风面:这里的“翠淡遥山眉”和“红惨春风面”都是形容海棠花的美丽容颜。
6. 恨燕莺期天样远: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惋惜之情,因为海棠花的开花时间不同于其他鸟类,所以很难得到它们的关注和欣赏。
7. 霜重物华摇落秋,惊见春如旧:这句诗句描绘了在寒冷的秋天,海棠花依然盛开的情景。
8. 一笑疏篱边,更比黄花瘦,刬地殢西风犹带酒: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坚强生命力的赞美,即使面对寒冷的秋风,海棠花依然坚持绽放,就像带着酒意一样。
9. 宋玉每逢秋叹嗟,见此应欢悦:这里的“宋玉”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宋玉,他经常在秋天发出感叹。然而,看到海棠花的美丽,他也应该感到开心。
10. 恰被风只开,莫遣霜摧谢: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关心,希望它能抵抗住风和霜的侵袭,继续开放。
11. 有他那惜花人来到也: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欣赏海棠花的人的到来表示期待。
12. 亭下拒霜花数丛,不与渠同梦:这里的“拒霜花”是一种植物,其特点是能在寒冷的环境中生长。这句诗句表达了海棠花的独特之处,它不像其他植物那样在秋天凋零,而是顽强地生存下去。
13. 娇倚秋阴薄,瘦怯霜华重:这句诗句描绘了海棠花在秋天的美丽景象。
14. 几时盼得日迟迟春昼永: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开得更长久、更美丽的期待。
15. 见一日绕观十数回,只恐花憔悴: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关心,害怕它因为风吹雨打而变得憔悴。
16. 锦帐遮寒威,银烛添春意: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保护海棠花的方式来让它继续开放。
17. 端的是太真妃初睡起:这里的“太真妃”指的是唐朝的杨贵妃,这句诗句表达了对海棠花的赞美,认为它的美丽可以和杨贵妃相比。
18. 寂寞一枝三四花,弄色书窗下:这句诗句描绘了海棠花在窗台下的美丽景象。
19. 为着沉香迷,梦见嵬坡怕:这句诗句表达了对海棠花的担心,害怕它会被风吹到。
20. 且潜身在居士家: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海棠花能够在他的家中得到庇护。
21. 花竹满亭高士居,常把春留住: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己的家中能够永远留住春天的美好。
22. 赏罢芙蓉秋,又见胭脂露: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赞美,认为它的美丽可以与秋天的芙蓉相比。
23. 这的是绰然亭绝妙处: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赞美,认为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24. 睡起不禁霜月苦,篱菊休相妒: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关心,希望它能够在寒冷的夜晚得到保护。
25. 恰与东君别,又被西风误,教他这粉蝶儿无是处: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同情,因为它总是在春天结束的时候开始开花,而这个时候蝴蝶已经离开了。
26. 香满竹篱花正娇,开彻胭脂萼: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在竹篱边盛开的美丽景象的赞美。
27. 不幸遭风霜,叶儿都零落,畅好是有上梢无下梢: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生命的担忧,害怕它在遭受风霜之后会失去生命力。
28. 昭群路迷关塞雪,蔡琰胡笳月:这两句诗句分别提到了古代的两位著名人物,昭君和蔡文姬,她们都曾经历过流亡的生活。
29. 往事惟心知,新恨凭谁说,只恐怕梦回时春去也: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惋惜,因为它的花期非常短暂,很快就会凋谢。

去完善
赏析
《【双调】清江引_咏秋日海棠》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秋日海棠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感慨。
第一段:"一岁两回春到来,花也多成败。只为云庄秋,不避东君怪,因此上向西风特地开。"这里提到海棠在一年中会开两次,而且有时候会成功,有时候会失败。这是因为海棠生长在秋天,不惧怕东君(指春天)的责怪,所以它会在西风中特别盛开。
第二段:"前日彩云飞上天,又向深秋见。翠淡遥山眉,红惨春风面,恨燕莺期天样远。"这里的意思是,前几天看到彩霞飘上了天空,又在深秋见到了海棠。海棠的颜色如同翠淡的远山和红艳的春风,遗憾的是海棠的花期并不长,就像燕子、黄莺的花期一样短暂。
第三段:"霜重物华摇落秋,惊见春如旧。一笑疏篱边,更比黄花瘦,刬地殢西风犹带酒。"当秋天的霜越来越重的时候,其他的花已经开始凋谢了,但是海棠却依然像春天那样鲜艳。在海棠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美丽,甚至比黄色的花朵还要瘦弱。然而,尽管海棠在西风中显得有些柔弱,但它仍然带着酒意,显得非常坚韧。
第四段:"宋玉每逢秋叹嗟,见此应欢悦。恰被风只开,莫遣霜摧谢,有他那惜花人来到也。"这里提到了古代文人宋玉,他在秋天的时候总是叹息。然而,当他看到海棠在秋天依然盛开的时候,应该会感到高兴吧。海棠因为风的吹拂而盛开,不会因为霜的到来而凋谢,这样的场景应该会让那些喜欢花的人感到惊喜。
第五段:"亭下拒霜花数丛,不与渠同梦。娇倚秋阴薄,瘦怯霜华重,几时盼得日迟迟春昼永?"这里的意思是,亭子下面的海棠花朵众多,它们不会和其他的花朵一样凋谢。海棠娇柔地依靠在秋日的阴影中,虽然瘦弱但却能抵挡住寒冷的霜。它们期待着春天的阳光,让花朵能够长久地绽放。
第六段:"见一日绕观十数回,只恐花憔悴。锦帐遮寒威,银烛添春意,端的是太真妃初睡起。"这里描述了诗人每天都围着海棠观赏,担心海棠会因为寒冷而憔悴。他用锦帐来遮挡风寒,用银烛来增添暖意,就好像是太真妃刚刚醒来一样。
第七段:"寂寞一枝三四花,弄色书窗下。为着沉香迷,梦见嵬坡怕,且潜身在居士家。"这里描绘了海棠的孤独,只有一枝花上开了三四朵花。它们在书窗下展示着自己的颜色,因为沉浸在香气中,所以害怕梦到远方的山坡。它们只能在诗人的家中默默地生长。
第八段:"花竹满亭高士居,常把春留住。赏罢芙蓉秋,又见胭脂露,这的是绰然亭绝妙处。"这里表达了海棠的高雅,它们在亭子里和竹子一起生长,总是能把春天留住。在欣赏完秋天的芙蓉之后,又能看到海棠的胭脂露,这就是绰然亭最美的风景。
第九段:"睡起不禁霜月苦,篱菊休相妒。恰与东君别,又被西风误,教他这粉蝶儿无是处。"这里的意思是,海棠在早晨醒来后,无法抵挡霜月的寒冷。篱笆边的菊花不要嫉妒海棠的美丽,因为海棠只是暂时地和春天告别,然后又会被西风所误,这让蝴蝶无处安放。
第十段:"香满竹篱花正娇,开彻胭脂萼。不幸遭风霜,叶儿都零落,畅好是有上梢无下梢。"这里的意思是,海棠的香气充满了竹篱,花朵正是娇艳的时候。然而,不幸的是它们遇到了风霜,叶子都开始凋零,这就像是有了上梢却没有下梢。
第十一段:"昭群路迷关塞雪,蔡琰胡笳月。往事惟心知,新恨凭谁说,只恐怕梦回时春去也。"这里的意思是,昭群迷失在了风雪中的关塞,蔡琰则在月光下吹奏着胡笳。这些往事只能在心里知道,新的遗憾又没有人可以诉说。只有在梦醒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春天的离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双调】清江引_咏秋日海棠》这首古词是由元朝文学家张养浩在深秋时节创作的。此时正值元代晚期,战乱频繁,百姓疾苦。张养浩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心存百姓的文人,对时事有着深刻的感触。在这首词中,他以秋日海棠为象征,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和平盛世的渴望。
在这个时代,元末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元朝政权岌岌可危。而张养浩因才学出众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眼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深感责任重大。虽然身处高位,但他并不追求名利,而是将精力投入到关注民生和改革政治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