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潮山海门图
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
海上两山元不动,更添此意画中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潮水涌来如同飞雪漫天,退去时却又如同雷霆消失,静谧无声。海上的两座山峰依旧岿然不动,这如画的美景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溅雪:比喻海水拍打岸边的浪花,形象地描绘出海浪的巨大冲击力。
2. 浮天:形容波涛汹涌,仿佛要冲破天际。
3. 奔雷:比喻海水退去时产生的声音,如同雷霆般震撼人心。
4. 元:通“原”,本来。
5. 动:变化。这里指两座山岿然不动,不受海水涨落的影响。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潮来溅雪欲浮天”开篇,描绘了波涛汹涌的海浪扑面而来、水花四溅的壮观景象,形象地展现了海浪的力量和气势。紧接着,诗人用“潮去奔雷又寂然”来形容退潮时的宁静,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无常。而“海上两山元不动”则表达了无论潮涨潮落,始终屹立不倒的山岳,象征著永恒不变的真理和坚定意志。最后一句“更添此意画中传”则是说,这样的意境在画作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让人更能领会到这种自然界的无穷奥妙。整首诗既有生动的景象描绘,又有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炎的《题潮山海门图》创作于南宋时期。在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金朝、南宋对峙的阶段,国家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王炎生活在一个以诗歌抒发胸臆的年代,作为一名文人,他的才情和抱负使他成为诗坛的重要人物。
在王炎的一生中,他勤奋好学,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深厚,而且关心国家命运,立志为国效力。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曾两次科举落榜,这使得他对现实充满了无奈和感慨。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在《题潮山海门图》这首诗中,王炎通过对海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和对国家的忧虑。他以海门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渴望。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使得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