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
咸淳风乐好,淳厚似咸平。
人意逢春乐,天心遇社晴。
征僮催远信,舞袖促新声。
今岁梅能耐,咸平诗可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咸淳年间,有美好的音乐与和谐的风俗。人们的心灵淳朴而又深远,就像是咸平时期一样。每当春天来临,人们的心情就会愉悦起来。而天意也总是在这个时候,遇到社会上的晴天。使者催促着远方的来信,舞蹈的袖子也在促进着新的声音出现。今年的梅花可以忍受寒冷的冬天,咸平时期的诗歌也可以成为我们的盟约。
去完善
释义
1. 咸淳:指南宋皇帝赵禥的年号(1265-1274年)。
2. 许月卿:南宋末诗人,字银河,号杏屋,南康(今江西南康市)人。
3. 风乐:此指风俗教化。
4. 咸平:北宋真宗赵恒的年号(998-1003年)。这里指咸淳时期的太平景象与北宋时期相类似。
5. 人意:人们的心情。
6. 天心:天意。
7. 社晴:社日晴天,此处指农村节日天气晴朗。
8. 征僮:指被雇佣去远处的童仆。
9. 舞袖:指跳舞的人舞动衣袖。
10. 梅能耐:梅花盛开的时候。
11. 咸平诗:指北宋时期反映太平景象的诗篇。
12. 可盟:可以立下誓言或约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咸淳时期的风土人情,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期盼。首联“咸淳风乐好,淳厚似咸平”,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咸淳时期的和谐与美好,这种美好与淳厚的感觉如同咸平时期一样令人愉悦。颔联“人意逢春乐,天心遇社晴”,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春天里欢快的心情和天气晴朗的社日气氛,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受。颈联“征僮催远信,舞袖促新声”,描述了人们忙碌而充实的日常生活,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尾联“今岁梅能耐,咸平诗可盟”,则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咸淳时期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咸淳》是南宋诗人许月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265年,即南宋度宗咸淳元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岌岌可危,蒙古大军步步紧逼,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许月卿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许月卿的人生际遇也十分坎坷。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但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在流放期间,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这首《咸淳》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南宋政权已经衰败,蒙古军队的不断侵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廷内部的腐败和党争也使得国家政治愈发混乱。在这样的环境下,许月卿以他的诗歌表达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