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

标题包含
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
久谓热当雨,兹来归近家。 露寒迟应节,天变勇飞沙。 瓮白应浮酒,篱黄可著花。 一江三十里,直欲问仙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彦约(1157年-1228年),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县(今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程颐的外孙。 曹彦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久以来,我以为热的时候就会下雨,现在回到家乡,亲近家人。 寒露时节渐渐接近,天空变得勇敢,让沙子飞扬。 陶罐里泡着酒,篱笆上花儿正艳。 这一条江流淌了三十里,仿佛在追寻那神秘的仙槎。
去完善
释义
1. 左里:地名,在今江西省北部一带。 2. 热当雨:古人认为炎热天气之后会有雨水降临。 3. 兹来:现在来到这里。 4. 归近家:回到离家很近的地方。 5. 露寒迟应节:寒露节气时,气温降低,露水凝结。 6. 天变勇飞沙:天空中的云气变化,会使沙尘飞扬。 7. 瓮白:形容酒坛洁白如雪。 8. 篱黄:指篱笆上黄色的花朵。 9. 仙槎:传说中能够遨游银河的木筏。这里用来比喻想象中的美好景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曹彦约在寒露这一天因为风雨而被阻挡在左里时所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寒露时节的气候特点和风土人情,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联“久谓热当雨,兹来归近家”,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形象地描绘出寒露时节天气变化的特点。深秋时节,人们普遍认为炎热的天气会转为阴雨,诗人此时也因风雨而回归近乡。 颔联“露寒迟应节,天变勇飞沙”,进一步描述了寒露时节的气候特征。寒露的到来意味着露水变寒,万物生长减缓;而风沙飞扬则表现出天气变化的猛烈和无常。 颈联“瓮白应浮酒,篱黄可著花”,则转向描绘寒露时节的风俗习惯。白露之时,正是酿酒的好时机;而篱笆旁的菊花也已经绽放,呈现出一片金黄的景象。 尾联“一江三十里,直欲问仙槎”,则以长江中的仙槎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是南宋诗人曹彦约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05年(南宋宁宗嘉定八年)的寒露日,正值秋季,天气逐渐转凉。 在这个时期,曹彦约正担任湖南转运判官,他在任期内积极整顿税赋,减轻百姓负担,受到当地民众的赞誉。然而,他的改革措施却遭到一些官僚的反对和排挤。在《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中,曹彦约通过对寒露时节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当时,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金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曹彦约在诗中表现出的忧虑和感慨,反映了南宋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诗歌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西归》、《送行》等,都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