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从古荆溪名胜地。
溪光万顷琉璃翠。
极望荷花三十里。
香喷鼻。
我舟日在花间舣。
向晚馀霞收散绮。
遥山抹黛天如水。
满引一尊明月里。
微风起。
萧然真在华胥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荆溪那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
波光粼粼的溪水如琉璃般翠绿。
放眼望去,三十里的荷花飘香扑鼻。
我的小船每天在荷花之间停靠,
傍晚时分,晚霞如同零散的锦绣逐渐消退,
远山如画,天空澄净如水。
在明月之下,我斟满一杯美酒,
微风吹拂,此处宁静美好,仿佛人间仙境。
去完善
释义
1. 荆溪:地名,即今中国福建省的闽江;
2. 琉璃翠:形容水波清澈、碧绿如玉的景象;
3. 荷花:指莲花的总称,此处可能包括红莲花、白莲花等品种;
4. 香喷鼻:形容荷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5. 我舟日:我的船每天;
6. 在花间舣:在花间停泊;
7. 向晚:傍晚时分;
8. 余霞:晚霞;
9. 散绮:喻指晚霞散布如锦绣;
10. 遥山:远处的山脉;
11. 抹黛:形容远山在天空的映衬下呈现出一抹淡青色的景象;
12. 天如水:天空澄净,如水般平静;
13. 满引一尊:倒满一杯酒;
14. 明月里:在明亮的月光下;
15. 微风起:微风吹拂;
16. 萧然:空寂、寂静的样子;
17. 华胥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名,相传其人民生活得十分安逸,此处借指诗人所处的优美景致和生活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驾舟游览古荆溪的所见所感。开篇两句,“从古荆溪名胜地。/溪光万顷琉璃翠”,描绘出荆溪的水光潋滟、景色如画。接下来,“极望荷花三十里。/香喷鼻。/我舟日在花间舣”,写诗人放眼望去,三十里的荷花正盛开,香气扑鼻,而他的船只在花间停靠。
下片则转向傍晚和夜晚的景致,“向晚馀霞收散绮。/遥山抹黛天如水。”晚霞收起,天空如同锦绣,远山如黛,水面平静如镜。结尾两句,“满引一尊明月里。/微风起。/萧然真在华胥氏。”在明月之下,诗人斟满酒杯,任微风拂面,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家傲》是宋代词人米友仁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世纪。这首词描绘了渔村的美丽风光和渔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渔民生活的向往。
在米友仁创作《渔家傲》的时期,正值宋朝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宋朝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米友仁作为一位文人,他的生活充满了诗酒歌舞。他经常在闲暇之余,与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在《渔家傲》中,米友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村的美景,以及渔民们辛勤劳动的场景。他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渔民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渔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