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源夏山图
崇山过新雨,苍翠浓欲滴。
林深不通人,溪回有吟客。
日落古道空,天青暮云碧。
何处一声蝉,幽栖仍自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崇山经过新雨后,草木翠绿鲜艳如滴。
森林深远无人烟,小溪迂回有诗人在歌唱。
夕阳落下古道空旷,天空清澈傍晚云朵如同碧玉。
何处传来一声蝉鸣,它们在寂静中依然悠然自得。
去完善
释义
崇山:高山。
新雨:刚刚下过的雨水。
苍翠:深绿。
浓欲滴:形容绿色浓烈得仿佛要滴下来。
林深:树林深处。
不通人:无法通行到人。
溪回:曲折的溪流。
吟客:诗人在此处自指。
日落:太阳落山。
古道:古代的道路。
天青:天空湛蓝。
暮云碧:傍晚时分,云朵呈现出碧色。
幽栖:深居。
自得:自己感到惬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米友仁描绘一幅夏山图的情景。首先,“崇山过新雨”这一句写出了大雨过后高山巍峨的景象,而“苍翠浓欲滴”则表现出夏日山林翠绿的生动面貌。接下来的“林深不通人,溪回有吟客”两句表现了作者远离尘世、隐居于世的心境。紧接着的“日落古道空,天青暮云碧”两句是对傍晚自然景色的刻画,夕阳下静谧的古道和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最后,“何处一声蝉,幽栖仍自得”中的“一声蝉”象征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但作者却能在这自然美景中觅得心灵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描绘夏山图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作者超脱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董源夏山图》是南宋著名画家、书法家米友仁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历史转折期,政治形势复杂,战乱频繁。
在这个特殊时期,米友仁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的家族,即著名的米氏书画世家,以书画技艺名扬天下。然而,由于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影响,米友仁的生活并不如意。他曾经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将这种情感寄托在绘画和书法之中。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米友仁创作了《题董源夏山图》。这首诗通过对董源山水画的艺术鉴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个动荡时代的忧虑和感慨。在诗中,米友仁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他在绘画、书法和文学方面的卓越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