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饶计使丹青阁韵
久闻杰阁愿今酬,亭午登临到上头。
二水清澄新雨霁,众峰苍峭冻云留。
拟赓场圃诗人句,休负烟波墨客愁。
信使偕行原隰耀,仙山多谢约同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早已听说过这座楼阁的美景,今日终得偿所愿来此一游。中午时分,我们登上高处,一览无余。
湖水清澈如镜,仿佛是刚下过雨的缘故;群山峻峭,仿佛有冻云停留在其上。我想起了诗人在田野边留下的诗句,不禁担心辜负了这烟波浩渺的美景和墨客的忧愁。
信任的信使与我们同行,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这次旅行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感谢那些相约一起游览仙山的朋友们。
去完善
释义
1. 又和:指应和他人之作再作一首。
2. 饶计使:人名,具体生平不详。饶是姓氏,计使是他的官职。
3. 丹青阁:此处指阁楼的美称,并非实指某个具体的阁楼。
4. 亭午:中午时分。
5. 头:顶点,最高处。
6. 二水:可能是指古时的江河等水域,也有可能是特定的地方名称。
7. 新雨霁:刚下过雨的晴朗天空。
8. 冻云留:被冻结的云彩滞留不动。
9. 拟赓:准备继续写作。赓,继续,连续。
10. 场圃:田间种植蔬菜果木的地方,也泛指田野风光。
11. 诗人句:指古代诗人的诗句,这里可能指的是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诗句。
12. 休负:不辜负。
13. 烟波:雾气笼罩的水面。
14. 墨客:文人雅士。
15. 愁:在古诗词中,忧愁并不一定是指负面情绪,有时也用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或氛围。
16. 信使:使者,信使也可以表示“好消息”或“吉祥的事物”。
17. 原隰:平原与低湿地带,这里用以形容平坦开阔的土地。
18. 耀:照耀,这里可以理解为“展示出光辉”的意思。
19. 仙山:神话传说中的神山仙境。
20. 多谢:表示感谢。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又和饶计使丹青阁韵》中,作者赵汝腾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登临丹青阁的所见所感。诗人久闻其名的阁楼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在晴朗的午后,他来到阁楼上,俯瞰着下方的美景。
诗中的“二水清澄新雨霁”描绘了雨后清新、水面如镜的景象;而“众峰苍峭冻云留”则形象地刻画了山峰的峻峭与冷峻氛围。
接下来,诗人抒发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希望能借此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告诫自己不要辜负了这美景带来的情感体验。在此,他借用了杜甫的名句“更觉樽前笑不成,布谷鸟啼破晓晴。共说总戎云鸟合,不知你我众人情”,表达了现场的诗兴豪情。
在诗的最后两句“信使偕行原隰耀,仙山多谢约同游”中,诗人感叹于同行的友人与美景,并对未来的同游充满期待。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豪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和饶计使丹青阁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公元1260年左右。此时正是南宋王朝走向衰落之际,金、蒙等外敌不断侵扰,使得社会动荡不安。
诗人赵汝腾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并不顺畅。他曾任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受到权臣排挤。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挣扎求生。一方面,蒙古帝国对南宋的侵略愈演愈烈,使得国家的边境线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朝廷内部的腐败和权力斗争也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投身于抗击外敌、维护国家尊严的事业,赵汝腾也不例外。
综上所述,赵汝腾的这首《又和饶计使丹青阁韵》是在南宋末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