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友堂

标题包含
三友堂
岁晚惟松竹,于梅伯仲间。 藉溪幷白水,着个老屏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年中的最后几个月里,只有松树和竹子陪伴着我,梅花也渐渐绽放。我倚靠在溪流旁,看着清澈的流水,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座古老的屏风山前。
去完善
释义
【三友堂】:作者用"三友"代指三种植物,即松、竹、梅。在这里,三友堂是一座以这三种植物为主题的厅堂。 【余谦一】:作者的名字,此处不给予过多注解。 【岁晚惟松竹,于梅伯仲间】:这句描述了在一年将尽的时候,只有松树、竹子与梅花依然挺立。“岁晚”指的是一年中的年底或年底前后的一段时间;“惟松竹”表示只有松竹还存在;“于梅伯仲间”意指梅花的存在似乎使得松竹有了兄弟般的陪伴关系。 【藉溪倂白水,着个老屏山】: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有清水流淌的溪涧,亦有古老的屏风状山峰。"藉溪"指的是有水草和水流的地方;“併白水”表示清澈的溪流;"着个老屏山"形象地描述了高大的山脉像一面古老的屏风矗立在那里。
去完善
赏析
《三友堂》是一首描绘冬日松竹梅“三友”主题的诗词。岁晚即冬季,此时松、竹、梅作为耐寒植物显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品格,形成了一种相对和谐的意境。此诗通过对这三者之间的描绘,凸显了它们在寒冬中坚韧的品质和风度。 第一句“岁晚惟松竹,于梅伯仲间”以松、竹、梅为主角,突出了它们的坚忍与气节。松象征长寿,竹代表君子之节,梅则有傲霜斗雪的精神。第二句“藉溪幷白水,着个老屏山”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借溪水、白水、屏风山这些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冬日的氛围。 综上,整首诗通过描绘松、竹、梅这一冬季常见的景观,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对自然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友堂》是明代诗人余谦一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朝万历年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的场景,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明朝万历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余谦一作为当时的一位文人,有着广泛的交际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人生感慨,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真诚。 《三友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在古代中国,“三友”通常指的是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象征着君子之交的情谊。在这首诗中,余谦一以“三友”为喻,表达了对朋友们的深深敬意和真挚情感。 总的来说,《三友堂》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繁华而文雅的年代,诗人在这个时期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以诗抒发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