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胡攵城元夕

标题包含
次韵胡攵城元夕
佳人月下翠成行,糰铺高张碗舞忙。 想见风情杜书记,暗中挥泪忆钱塘。 一老东家唤不应,当年膴仕正承平。 何人诵得科灯判,莫向膏脂上取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下美人结伴漫步,团铺里碗筷交错忙碌。 想象着如杜书记般的风流才子,暗自落泪回忆杭州时光。 年老的店主难以回应,曾经繁华的仕宦生活已成过往。 谁又能颂出灯火通明的盛况?别在油脂中寻求光明。
去完善
释义
《次韵胡攵城元夕》: 次韵,指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来和诗。胡攵城,作者的朋友或老师。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1. 佳人月下翠成行:佳人为美丽的人,翠为绿色;月亮之下的美丽女子在元宵节晚上形成了排成长列的景象。 2. 糰铺高张碗舞忙:糰铺指卖汤圆的小店;高张为设立、悬挂起;碗舞,一种舞蹈表演,这里的舞者为卖汤圆的店主;这句描述了元宵夜热闹的场景。 3. 想见风情杜书记:想见,想象到;风情,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杜书记,指杜甫;这句想象着如果杜甫见到了这样的场景会怎么描写。 4. 暗中挥泪忆钱塘:暗中,悄悄的;挥泪,流泪;忆钱塘,回忆在杭州的生活。 5. 一老东家唤不应:一老,一个年老的老人;东家,主人;唤不应,呼喊不应声。 6. 当年膴仕正承平:当年,昔日;膴仕,做官;承平,太平无事;这句表明过去的官员生活在太平盛世。 7. 何人诵得科灯判:何人,什么样的人;诵得,读得到;科灯判,古代科举考试的试卷;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有人能够理解并解读科灯判的期望。 8. 莫向膏脂上取明:莫向,不要向;膏脂,油脂;上取明,获取光明;这里指的是不依赖权力和地位而获得光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和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首联通过“佳人月下翠成行”和“糰铺高张碗舞忙”展现了节日的氛围,月下的佳人和热闹的元宵市场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颔联则以“杜书记”为线索,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颈联则转向了对历史的回顾,提到了当年繁华盛世的景象,以及诗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尾联以“科灯判”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即人生的智慧并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光亮,更需要我们内在的心灵之光去照亮前行的道路。整首诗情感丰富,内涵深邃,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又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生活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胡攵城元夕》这首古诗的创作者是余谦一,这是一位活跃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诗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南宋初期,即公元1127年-1137年之间。这个时期,北宋灭亡,金兵南下,中国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在元宵佳节之际,通过和胡攵城的诗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关注和赤子之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