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国清塘
湖光山色酒杯中,此会那知一笑同。
风暖空岩落松子,雨晴新涨没凫翁。
隔林村落微茫见,一径禅房曲折通。
老艾当年题品处,斜阳无语想高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波光粼粼的湖山景色与美酒的陪伴下,谁能想到这次的相聚能如此欢乐呢?和风温暖着空旷的山岩,吹落的松子随风飘扬;雨后初晴,水面上涨,连野鸭都看不见了。远处的树林深处隐藏着小村落,依稀可见;一条曲径通向远方禅房,恍若通向世外仙境。想起当年的老艾曾在这里点评品味山水景色,如今只剩下夕阳默默低垂,让人怀念他那高尚的风雅情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城山国清塘:题目中的“城山”指的是杭州西湖边的孤山,这里借指西湖美景;“国清塘”是南宋时杭州的一处名胜,现已不存。
2. 余谦一:可能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并非真实存在的诗人。
3. 一笑同:大家共同笑出声的意思,表示众人共赏美景的喜悦之情。
4. 空岩:空旷的山岩。
5. 松子:松树种子,这里指松果。
6. 凫翁:指野鸭。
7. 微茫见:隐约可见。
8. 老艾:可能是一个虚构的文人墨客。
9. 高风:高尚的品质或风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手法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首联“湖光山色酒杯中,此会那知一笑同”,意指诗人在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与友人相聚的乐趣。颔联“风暖空岩落松子,雨晴新涨没凫翁”,通过风和日丽的自然景象,展示了宁静的湖面、松子的掉落和野鸭游水的生动画面。颈联“隔林村落微茫见,一径禅房曲折通”,展现了远处若隐若现的村庄和蜿蜒曲折的小径,为画面增添了幽静的氛围。尾联“老艾当年题品处,斜阳无语想高风”,以夕阳为背景,表达对前辈高人风骨的敬仰之情。整首诗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城山国清塘》是清代诗人余谦一的杰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这是清朝发展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逐渐繁荣。
在这个时期,余谦一经历了诸多人生波折。他出身书香世家,才华横溢,却因家庭没落而未能得到官职。然而,余谦一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他在国清塘边筑屋,潜心研究诗词歌赋,对山川风光、历史名胜及民间习俗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
《城山国清塘》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诗中描绘了城山国清塘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在清代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