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将军庙在上陌樊宅土人相传是将军故居史本传云沛人也五十年前因题数语今辄附此
将军生沛邑,樊宅在吴墟。
既没其先语,决知非此居。
排门忠尚在,浮甲事尤虚。
却恐同姓者,相传佚本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军诞生于沛县,樊氏故居位于东吴故地。
已逝先祖未能言说,我确信并非此处住宅。
门上忠诚犹存,盔甲之事更显虚幻。
唯恐是同姓之人,相互传扬失落的根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樊将军庙:指供奉樊哙的庙宇。
2. 上陌樊宅:位于上陌的樊宅。
3. 土人:本地居民。
4. 相传:据传说。
5. 史本传云:根据历史记载。
6. 沛邑:指古代沛国、沛县一带,位于今江苏省北部。
7. 吴墟:泛指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地区,此处指代江苏一带。
8. 先语:前人留下的言论。
9. 决知:确实知道。
10. 排门忠尚:以忠诚著称的门庭。
11. 浮甲事尤虚:指关于樊哙生平的传闻虚实难辨。
12. 同姓者:与樊哙同姓的人。
13. 相传佚本初:意为传说樊哙故居的所在地已无从考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樊将军故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尊重。诗中的"沛邑"和"吴墟"分别指代樊将军的出生地和他曾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讲述樊将军的传说,表达了对这位忠诚勇敢的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对那些试图伪造历史、误导人们的人表示了不满。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还传达了对真实历史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时值战乱纷飞、家国飘摇的年代。诗人张侃身处政局动荡的南宋末期,亲眼目睹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对樊将军的英雄事迹感慨良多。在元军入侵的背景下,这位英勇善战的将领成为了民众心中的精神寄托。樊将军出自江苏沛县,五十年前已是当地闻名的人物,而江苏的上陌樊宅则被当地人尊奉为将军故居。张侃在此为樊将军题诗,是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也是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