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雪
卧听跳珠落瓦沟,晓来飞雪冻云稠。
晃观佛国三千界,幻出僊家十二楼。
公子休夸梁苑宴,高人空泛剡溪舟。
何如缚取吴元济,夜半衔枚入蔡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静躺屋中倾听水滴落在瓦片上的声音,清晨醒来看到浓重的云雾被白雪覆盖。
仿佛看到了极乐世界里的三千世界,又如同幻化出了神仙居住的十二层高楼。
公子的豪华宴席不必夸耀,高洁之人应该欣赏那平静的剡溪之舟。
怎么能比得上抓拿敌寇吴元济的夜晚,士兵们悄悄摸进蔡州的情景呢。
去完善
释义
1. 卧听跳珠落瓦沟:“跳珠”,形容雪下得大,如珠子跳动一般。“瓦沟”,指屋顶上的排水沟。这句话的意思是,躺在床上静静听着大雪落在房顶的声音。
2. 晓来飞雪冻云稠:“晓来”,早上醒来的时候。“冻云”,冻结的云彩,这里用来形容雪后的景象。“稠”,密集。这句话是说早晨醒来时看到满天飞雪,天气非常寒冷。
3. 晃观佛国三千界:“佛国”,佛教中的极乐世界。“三千界”,佛教用语,表示广大无边的世界。这句话是用比喻手法描绘了白雪覆盖的大地如同佛国般美丽。
4. 幻出仙家十二楼:“仙家”,神仙居住的地方。“十二楼”,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楼房。这句话也是比喻,表示大雪后的景象如同仙境。
5. 公子休夸梁苑宴:“公子”,贵族子弟。“梁苑宴”,指战国时期魏国梁王的宴会,后来成为赞美豪华宴会的代名词。这句话意思是,那些富贵的人不要炫耀你们的宴会。
6. 高人空泛剡溪舟:“高人”,品德高尚的人。“空泛”,徒然地漂浮。“剡溪舟”,指晋代诗人王羲之等人乘坐的小船,他们在剡溪游玩时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这句话意思是有品德的人应像王羲之一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而不是追求荣华富贵。
7. 何如缚取吴元济:“吴元济”,唐朝叛将,后被平定。这句话是借用历史上的事件,表达了作者希望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心愿。
8. 夜半衔枚入蔡州:“夜半”,半夜时分。“衔枚”,古代行军时为了防止喧哗而让士兵口含小木片。“蔡州”,吴元济盘踞的地方。这句话用历史上的典故,表示要平定叛乱的决心和行动。
去完善
赏析
《观雪》是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歌。全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雪后的壮观景象和作者心中的感慨。下面是对各联的诗句赏析:
首联“卧听跳珠落瓦沟,晓来飞雪冻云稠。”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间雪粒打在屋顶的声音,以及清晨醒来看到的浓厚云朵被冰雪覆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感受,同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
颔联“晃观佛国三千界,幻出仙家十二楼。”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雪后世界如同佛国仙境般的美丽。“三千界”与“十二楼”形象地传达了世界的广大无垠与仙家的神秘美好。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还流露出他对于人生的哲思。
颈联“公子休夸梁苑宴,高人空泛剡溪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世俗权贵与隐逸高士之间的生活态度差异。一方面讽刺了公子哥们在繁华宴会上的炫耀;另一方面则凸显了高人远离红尘、隐逸山林的淡泊心境。
尾联“何如缚取吴元济,夜半衔枚入蔡州。”这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报国的期盼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在此,诗人借古喻今,暗示当时的政治环境需要更多英勇之士为国家排忧解难。整体来看,这首诗融情于景,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政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雪》是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即南宋孝宗时期。蔡戡(1138-1215),字定夫,浙江德清人。他生于南宋初年,正值国家动荡之际,饱受战乱之苦。他在仕途上曾担任过礼部侍郎、宝谟阁直学士等官职,以清廉奉公著称,深得百姓爱戴。
在创作《观雪》时,南宋刚刚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抗金战争,但由于孝宗皇帝对北伐的犹豫不决,国家依然处于分裂状态。这一时期,虽然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在北方的金国统治下,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蔡戡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忧虑。他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传达了希望国家统一、人民安宁的美好愿景。同时,他也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首诗歌代表了南宋文人知识分子的心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