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九日陪诸公游花田 其二

标题包含
重九日陪诸公游花田 其二
此花亦是可怜生,刻玉融酥万数盈。 素质更兼秋色静,幽香暗逐晓风清。 不须篱菊浮纤蕊,好学官梅缀落英。 来岁龙山高会在,又呼张丈唤殷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朵花同样显得十分可怜,精致得如同玉石般的花蕾,饱含着甜美的汁水,数量繁多。 它的品质以及颜色与秋天的宁静相得益彰,清幽的香气在清晨的微风中悄悄飘散。 它不需要像篱笆旁的菊花那样展现出纤细的花瓣,也不像官园里的梅花那样缀满落叶。 明年来年龙山的高潮盛会,我会再次呼唤我的朋友张先生和殷先生一同参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此花":指的是花田中的花卉。 2. "可怜生":有二意,一为惹人怜爱;二为值得同情。这里可能意为惹人怜爱。 3. "刻玉融酥":形容花瓣细腻如雕刻的玉石,质地柔软如融化的奶油。 4. "万数盈":指花开繁茂,数量众多。 5. "素质":花的本质或花本身的色彩。 6. "秋色静":描述秋天的安静气氛。 7. "幽香":形容香气淡雅而持久。 8. "纤蕊":细小的花蕊。 9. "官梅":又称宫粉梅,一种梅花品种。 10. "缀落英":点缀着飘落的花瓣。 11. "龙山高会":古代重阳节的一种风俗,即登山赏菊。 12. "张丈"、"殷兄":两个诗人朋友的称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九日花田的美景,以刻玉融酥的花为载体,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通过“可怜生”表达出花的柔弱,但同时也表现了花数量之多;颔联则写出花在秋风中展现出的安静与清幽之美;颈联通过与篱菊和官梅的对比,突出了花的高雅气质;尾联则暗示了明年仍将举行同样欢愉的重九聚会,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与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九日陪诸公游花田 其二》是南宋诗人蔡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7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蔡戡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蔡模曾担任国子监祭酒等职。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蔡戡自幼好学,才华横溢。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岁才考中进士。此后,他历任地方官员,政绩卓著。在《重九日陪诸公游花田 其二》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蔡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首诗中,蔡戡描绘了重阳节期间与朋友们共同游览花田的情景。他通过对花田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还通过与朋友们的相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展现了蔡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