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子真学士咏雪之什

标题包含
奉和子真学士咏雪之什
千里同云欲曛黑,风掠寒郊声摵摵。 初疑窗外忽增明,俄见阶前已纷积。 晓来戏作漫天飞,腊后喜占平地尺。 回飙凌乱竞穿帘,作态横斜巧投隙。 乾坤浩荡迷俯仰,唯有寒江湛空碧。 扁舟远访漫乘兴,败履徐行间留迹。 向晚渔蓑入画图,清夜鸡窗映文籍。 从教高卧野人庐,未饶低谒王侯宅。 灞桥才子更清绝,强把枯肠苦搜索。 最怜扰扰雪中人,晨突无烟有饥色。 何当三白兆丰年,尽挽八荒归乐国。 不但新春压灾瘴,且喜明年饫麸麦。 我家頼有二顷田,老去功名慵转剧。 人生一饱复何求,卒岁优游聊自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共同沐浴在千里的彤云之中,天际显得有些昏暗,寒风肆虐于寒冷的郊区,不时传来飒飒的声音。 起初我以为窗户那边突然变明亮了,但很快就发现,原来是台阶前已经落满了雪花。 早晨起来,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感受到严寒后的欣喜,这情景让人陶醉。 突然间,风变得凌乱无序,纷纷扬扬的雪花竞相穿过帘子,不时的还有雪花在空中飘散到各处的空隙中。 在这浩渺无边的世界中,我迷茫地四顾张望,只有那寒冷而清澈的江水倒映着天空的一片碧蓝。 我想要乘船去遥远的地方漫游,一边欣赏雪景,一边在雪中缓缓前行,留下一行足迹。 傍晚时分,渔船披着一层薄薄的雪花而归,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眼前;深夜时分,月光透过窗户映射在书卷上,如此诗意的夜晚让人心旷神怡。 对于身处山野的我来说,这样的日子已经足够美好,并不需要刻意去拜访那些贵族的豪宅。 我想到那些在风雪中的才子们,他们为了寻找灵感而苦苦挣扎。 最让我牵挂的是那些在雪地里奔波的人,他们的脸上没有烟火气,只有饥饿的神色。 什么时候能够迎来一个丰收年,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呢?在新的一年里,不仅消除了灾病,还能让更多的人吃到麦子做的美食。 我有幸拥有两块田地,虽然现在我已经老了,对功名利禄失去了兴趣。 人生在世,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我希望能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子真学士:指黄子真,南宋文学家。 2. 曛黑:昏暗的样子。 3. 寒郊:寒冷的郊外。 4. 摵摵:象声词,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5. 阶前:台阶前面。 6. 纷积:纷纷扬扬的雪花堆积。 7. 戏作:随意创作。 8. 腊后:农历十二月,即腊月。 9. 回飙:旋风。 10. 穿帘:穿过门帘。 11. 作态:做姿态,指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姿态。 12. 投隙:找到缝隙。 13. 乾坤:天地。 14. 浩荡:广阔无边的样子。 15. 俯仰:表示时间短暂。 16. 寒江:寒冷的江河。 17. 湛空碧:天空湛蓝。 18. 扁舟:小船。 19. 漫乘兴:随意地乘着兴致。 20. 败履:破损的鞋子。 21. 间留迹:间断地留下足迹。 22. 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23. 渔蓑:渔夫的衣服。 24. 画图:图画。 25. 清夜:宁静的夜晚。 26. 鸡窗:书房的窗户。 27. 文籍:书籍。 28. 高卧:高枕而卧,指悠闲的生活。 29. 野人庐:村野百姓的住处。 30. 低谒:拜见地位较低的人。 31. 王侯宅:王侯的住处。 32. 灞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桥。 33. 才子:有才华的人。 34. 清绝:清高的气质。 35. 枯肠:比喻才思贫乏。 36. 搜索:搜寻,这里指创作诗文。 37. 最怜:最同情。 38. 扰扰:纷乱的样子。 39. 雪中人:在雪中行走的人。 40. 晨突:清晨炊烟升起的地方。 41. 无烟:没有炊烟升起,形容穷困。 42. 有饥色:脸上露出饥饿的神情。 43. 三白:古人认为下大雪是丰收的预兆,大雪连下三天称为“三白”。 44. 兆丰年:预示丰收的年份。 45. 八荒:四面八方,指广大地区。 46. 乐国:快乐的国家,这里指富饶的地方。 47. 压倒:超过。 48. 灾瘴:自然灾害和疾病。 49. 明年:第二年。 50. 饫麸麦:吃上了麦子磨成的面粉制成的食物。 51. 我家:诗人自己的家。 52. 赖有:依赖有。 53. 二顷田:两公顷的田地,约30亩。 54. 老去:年纪渐老。 55. 功名:建功立业。 56. 慵转剧:懒于去追求功名利禄。 57. 一饱:吃得饱。 58. 复何求:还有什么追求的呢? 59. 卒岁:过完一年。 60. 优游:悠然自得。
去完善
赏析
《奉和子真学士咏雪之什》赏析: 诗人蔡戡在这首咏雪中描绘了一幅辽阔而静谧的冬雪景象。诗人在开篇便通过“千里同云”的意象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随后用“风掠寒郊”及“声摵摵”表现出风雪交加的寒冷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对窗户、台阶、回飙、帘幕等细微之处的观察,生动地展现出了雪花飘落的动态画面。此外,诗中还穿插了渔人、鸡窗、野人庐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 在描绘雪景的过程中,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平民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他关注到那些在寒风中觅食的饥饿者,同时也寄望于瑞雪带来丰收之年,让家家户户都能获得温饱。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互交织,使这首诗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全诗以咏雪为主题,但在表达上却独具匠心。诗人通过对景物细致入微的描摹,以及对人事深沉的关怀,成功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象之中,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浓厚的诗意。这种诗意的传达,既得益于诗人对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也是其作为语文老师的深厚功底的体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子真学士咏雪之什》是南宋诗人蔡戡创作的一首咏雪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在这段时间里,蔡戡作为一位文人学士,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及第。然而,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时的权臣赵汝愚的赏识,被任命为京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乱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许多诗人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关注。蔡戡也不例外,他在《奉和子真学士咏雪之什》中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民生富足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